1月27日,市场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其中上证综指下跌1.78%,深证成指下跌2.77%,创业板指更是重挫3.25%。指数暴跌,个股也是大面积下行,1月27日两市合计上涨家数不足270家,下跌家数则近4400家。行业板块1月27日也是全面下行,煤炭、金融板块相对抗跌,游戏、计算机等成长板块跌幅较大。 量能方面,1月27日两市合计成交金额为8230亿元。北向资金方面,1月27日大幅净流出146.24亿元,其中沪股通流出77.24亿元,深股通流出69亿元。

北向资金流入流出情况,数据来自于WIND

1月27日市场下行或受昨夜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影响。整体来看,此次议息会议比此前市场的预期更加鹰派。 具体来看,本次声明明确了在3月结束Taper后的加息,这一点符合市场预期;但在加息幅度上,此前市场预计3月会议有一定概率会加息50BP,而非惯例的25bp,但在此次会议上鲍威尔并未对此进行纠偏,国君固收指出会议前市场对3月加息幅度的隐含定价为34bp,会议后升至38bp;另外在加息的节奏上,鲍威尔发言指出“在不威胁就业市场的情况下,加息空间很大,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这一发言“吓坏”了市场,国君固收指出,会议前市场预计年内或有4次加息,会后市场预期年内加息次数或接近5次。 除了加息之外,在缩表的原则相关文件来看,提出了当前阶段提供“大幅”削减资产负债表规模方法的相关信息是合适的,而在之前的表述中是“渐进”削减,表述略有差异。另外提出缩表将在加息的进程开启后启动,但未明确在几次加息后启动。国投安信认为在缩表问题的相关信息中传递了偏鹰派的增量信号。 会议之后,隔夜美股高位回落,回吐日内涨幅,黄金大跌,美元指数持续走高,现已上破97关口。一是受美元走强影响,因此北上资金1月27日大幅净流出,节前本就脆弱的A股市场继续失血;二是美股尾盘走弱传导到A股市场,导致了1月27日的大跌。

虽然1月27日市场大跌,但同样在近日,各大公募基金也纷纷出手,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将在近期出巨资自购旗下偏股型基金,所投资的基金持有期限不少于一年。

这并不是公募基金第一次自购,历史上也有过基金自购的情况,目的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除了基金公司纷纷自购之外,大家也可以从ETF的基金份额变动上可以看到,尽管近期市场接连下行,但是ETF份额却在稳步上行,不少投资者正逆势抄底。例如证券ETF(512880),前4个交易日基金份额持续增加,累计增长份额近20亿份。

随近日市场担忧情绪的不断释放,A 股估值有所下行,截至 2022 年 1 月 21 日,全部 A 股市盈率为 19 倍,已回落至均值,全 A 整体泡沫有所挤压,估值持续消化。一季度宏观经济下行及部分赛道交易拥挤是制约市场上行的重要因素,但市场流动性充裕、货币信用周期仍处相对宽松状态对市场起到支撑。

全A估值回落至低位:

从历史经验来看,春季行情开启前市场一般都会经历一段时间下跌,前期市场下跌幅度一定程度上决定春季行情反弹力度。下跌后往往可以比较充分释放悲观预期,有利于后市系统性或结构性行情的出现。如 2013 年、2016 年和 2019年,春季行情开启前 15 天市场分别下跌 5%、21%和 3.1%,而当年春季行情分别上涨 23.6%、12.5%和 30.5%。春季行情走势与政策面关联性较强,经济面和市场基本面表现对上行幅度有所影响。政策面偏乐观是春季行情开启的充分条件,历年央行释放流动性、信贷数据回升、监管层维稳等都是春季市场开启的动力,若叠加经济面上行或市场基本面改善,则行情期间涨幅将更大。 因此,尽管节前市场连续调整,也不必过分慌张,可趁市场调整之际采用逢低分批的方式布局相关品种。具体品种上可以把握短期稳增长,长期新能源两大主线。稳增长可重点关注大金融板块的证券ETF(512880)、金融ETF(510230),地产产业链的建材ETF(159745)、家电ETF(159996),以及正在发行的基建ETF(159619)等相关品种;新能源可重点关注光伏50ETF(159864)、碳中和50ETF(159861)、新材料50ETF(159761)、新能源车ETF(159806)等相关品种。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头图来源:图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