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12日刊发文章《货币政策持续显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大》。文章称,中国人民银行7月11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专家认为,新增信贷、社融增量继续回暖意味着融资需求正在改善。货币政策持续显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大。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下,信贷结构将继续优化,助力经济内生增长动能持续修复。

新增信贷结构改善


(资料图)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6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业内人士认为,信贷总量呈高位运行特征,创历史同期新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多增属季节性现象,但同比多增6867亿元,并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新增规模,表明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功能正在充分发挥作用。随着基建投资发力和楼市回暖,信贷结构得到改善。

专家认为,信贷结构的上述变化体现出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正在改善。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中长期贷款明显增加反映出企业信心在加快回暖。在居民信贷方面,一方面是生活加快恢复正常;另一方面是因城施策、稳楼市政策效果显现,楼市需求在稳步回暖。

前几个月的新增信贷数据中,中长期贷款增长一度不及市场预期。对此,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认为,在信贷增速趋势性回升时总是票据贴现率先启动,而某个阶段票据融资的快速增长大概率预示着下一阶段中长期贷款占比提高。“这在本轮信贷市场回暖过程中也有体现。”他说。

社融同比明显多增

数据显示,初步统计,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7万亿元;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3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对于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较上年同期明显多增的原因,王青分析,从分项看,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环比、同比大幅多增主要受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政府债券融资和表外票据融资三项拉动。其中,6月新增专项债发行量突破万亿元,带动当月政府债券融资环比、同比实现大量多增。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持相同观点,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是支撑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大幅走高的重要动力。“5月中旬以来,政策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高等级债券的净融资情况显著改善。”温彬分析,今年以来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的存量压减速度放缓,表外融资将持续好转。

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在广义货币(M2)方面,人民银行数据显示,6月末M2余额25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2.8个百分点。专家表示,6月末M2同比增速创2016年12月以来新高。M2同比增速提高显示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稳固,也体现出了前期货币政策的成效。

温彬认为,有三方面因素支撑了M2同比增速的提高:一是“稳增长”背景下流动性充裕,信贷投放加快;二是财政支出加快,银行体系流动性增加;三是非标融资压降放缓。

在货币政策方面,人民银行日前表示,将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抓紧谋划和推出增量政策措施,支持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在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修复过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将加强联动,加大配套融资支持,抓紧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着力推动中长期信贷增长,夯实国内经济复苏基础,信贷结构将继续优化。”温彬表示。

(据新华社)

(文章来源:邢台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