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电商平台传出了正在改造菜市场的消息,继社区团购后电商再次盯上了菜市场。

在卖菜这件小事儿上,这几年生鲜电商探索出了仓店一体、社区团购、前置仓等更加符合主流消费群体习惯的模式。另一方面,菜市场改造也是各地在城市管理上不断探索的领域。未来。菜市场 " 改头换面 " 恐怕只能由电商来做,同时电商改造菜市场不能用过去的互联网思维来看。

01 菜市场走过三个阶段,迎来新可能

在我国各地的街头巷尾,分散着近 4 万个菜市场,承担着全国 70% 的生鲜销售,总规模近 5 万亿。

能有这么强大的 " 统治力 ",与菜市场的发展分不开。

新中国成立早期,菜市场由国营商业公司与供销社统一调配。改革开放后,由个体小农户组成的农贸市场成为农副产品的流通主体,它们随着城镇化进程,迅速深入全国大小城镇。

这一时期,国家开始实行的 " 菜篮子工程 " 为农产品流通建立了稳定了产业模式,农贸市场也从不稳定的供给状态里走了出来,逐渐填满了中国人的 " 菜盘子 "。

然而,菜市场留给人们的印象不是只有 " 烟火气 "," 脏乱差 " 一直是菜市场的代表。这时候农贸市场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进入 2000 年,为了提高市容市貌,解决逐渐增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各级政府开始推动菜市场升级,全国上下掀起 " 农改超 " 运动。然而历时两年的 " 农改超 " 证明,菜市场模式短期内难以被其它业态替代。

而随着近年来,电商、物流等创新模式出现,国务院于 2015 年提出了 " 推动农产品线上营销与线下流通的融合发展 " 的政策,菜市场迎来新一轮脱变。一直到今天,在城市数字化、产业互联网等趋势下,各个城市开始了智慧菜场试点建设。

菜市场或许迎来了新的可能。

02 流量思维改造不了菜市场

传统的互联网思维讲了一个让人熟知的 " 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 " 的故事。随着互联网这些主体变大,平台开始两头通吃," 猪 " 和 " 狗 " 都要买单。这也是网民对平台的怨念之一。

对于改造菜市场,有人算了一笔账。菜市场每天客流量在 2000 到 6000 人,周末客流量每天能达到 7500 到 9000 人。菜市场是一座隐形的流量金矿。

今天电商对菜市场的改造显然不是类似的流量思维。

" 农改超 " 行不通是由市场决定的。" 超市化 " 带来了服务提升,但市场并不想为此买单。在菜市场的绝对低价面前,商业模式都要让位。

流量思维走到最后还是线上的 " 地产模式 ",类似于线上的 " 农改超 ",过程中还要经过价格战。但菜市场没有降价空间,也没有涨价的可能。

" 农改超 " 的教训是,菜市场升级需要来自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生产、加工和物流配送等多环节的协调支持。

拼多多前董事长黄峥有一个著名的 " 把资本主义倒过来 " 的模型,其中提到,需求的确定性可以降低生产的不确定性,从而实现资源的更有效配置。

前不久,拼多多提到农产品已经从 " 产供销 " 走向 " 销供产 "。今天电商对农业的数字化改造似乎也有这一模型的影子。而关系到 70% 的生鲜销售的菜市场也必然要走类似的路子,而且是农业数字化的重要一环。

改造菜市场无疑有巨大的困难,回报会在后期的运营中慢慢到来。尽管国内电商发达,但菜市场仍是一个占据着主流的购物渠道,因此,描绘完整的电商画像以及农业图景离不开菜市场的数字化。

03 老百姓需要怎样的菜市场

这个月,互联网 " 亲吻 " 上海的话题引发了许多关注,在 " 互联网下半场,上海是主战场 " 的讨论中,不少电商人士发现,上海提出了智慧菜场的新课题。

上海市商务委出台《上海市关于开展智慧菜场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后,京东生鲜业务部联合北京睿利众屹开始了针对上海市数百家农贸市场的电商数字化改造。

这一消息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此前,社区团购引发很大争议,许多网友认为,电商平台抢了小商贩的饭碗。这一次的菜市场改造虽然也少不了类似的声音,但与社区团购不同的是,此次是由政府单位牵头的项目,试点成功后,可能将在其它地方复制推广,不会像社区团购那样野蛮。

另外,电商平台在改造过程中的定位是数据中台及供应链中台。啥是数据和供应链中台?为什么值得关注呢?

有 " 烟火气 " 的菜市场,年轻人却越来越少去。" 烟火气 " 的表面下,菜市场有很多年轻人应付不来的 " 人间真实 "。比如,缺斤短两、注水肉、隔夜菜等等。其中有的是人员素质问题,有的是经营上的不得已。

商贩进货多少,只能凭借以往经验,这就会出现,好卖的时候早早脱销,不好卖的时候只能第二天、第三天再摆出来,各种质量和安全问题就多了。

传统模式下,菜市场经营效率很差,老幼市民的体验也很难说好,这时候数据及供应链中台就帮上忙了。

京东将自己的大数据体系对接给菜市场商户,商户能够在经营中看到更加精准的需求,进而提高库存管理和每日配给的能力,逐渐解决过去凭经验订货导致的损耗过高等问题。

简单讲,一个菜市场的卖家每天进货多少,哪种菜该多进,哪种肉明天卖不动,这些细节会越来越清楚。

另外,菜市场与京东 APP、京东到家 APP 对接,服务那些喜欢线上消费的群体,从而增加订单来源。据了解,改造的超 50 家菜市场已经进入运营。

粗放的菜市场一旦进入精细化运营,大量浪费和损耗减少,或许可以倒逼整体服务上一个台阶,20 多年没有大变化的菜市场,将更符合当下市民的需求。

回到电商平台的角度,对菜市场的改造,是在社区团购、即时零售等基础上,形成的用户和业态增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