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乔地实习记者孙越

3月17日,超短超强激光(又称“中原之光”)实验装置项目开工仪式在郑州市举行。这是河南省谋划建设的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字河南”再添科研利器。

据介绍,超短超强激光平台建设项目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中等规模大科学装置,也是国际上第一个拥有产业核心功能的超强激光应用研发平台。

超强超短激光被认为是人类已知的最亮光源。在实验室能创造出之前,是只有在核爆中心、恒星内部、黑洞边缘才能找到的极端物理条件。超强超短激光的发展不仅能推动一系列基础学科及前沿交叉学科的研究,也将促进相关领域新技术变革及新产业的诞生。

超短超强激光平台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建成后,平台将开展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器(包含脉冲延展器、再生放大器、功率放大器与脉冲压缩器等四大模块)的研究开发,形成制造具有国际顶级性能的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器能力。

“可以把‘超短超强激光’看作是一个工具。有了这个工具,既可以探索未知的物理领域,又可以将其应用在医疗、精密加工等场景,取得各领域的全新突破性科研成果。”河南省科学院研究员宋晓辉告诉记者。他举例说,在医疗领域可以利用超短超强激光尝试“质子刀”新方案,或许可以探索出全新的靶向治疗方法。

“中原之光”的落地,标志着国家大科学装置在河南省布局实现零的突破。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常也被称为“大科学装置”,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通过长期稳定运行和持续科学技术活动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

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起步较晚,设施的整体水平和成果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高共享水平和使用效率”。近年来,北京、上海、合肥、湖北、山东等地相继在大科学装置赛道上发力。

《河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期间,河南省要创建1个国家实验室(基地或分支机构),新建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行业人士认为,“中原之光”作为河南省谋划建设的第一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可以看作是河南省未来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大幅提升“数字河南”水平的首个“后备力量”。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