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达尔文诺高创新研发的“重组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已取得分类界定并进入检验阶段,心灵方舟打造了首个国产近红外脑成像仪——BrainScan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系统,完成本土化技术突破;北京贝来药业有限公司的干细胞药物GMP厂房落成投产,希济生物8000平方米GMP CDMO厂房正式落成,实现生产一站式赋能……

被誉为“中国药谷”的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近年来发展明显提速。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成果是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一站”式平台建设下,创新打造“医药·科技+金融·服务”产业融合模式的成果,已初步形成“新药筛选—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注册上市”的产业链条。

近年来,大兴医药基地内外兼修,以服务平台和特色产业园建设为地基,不断在赛道布局、产品培育、企业引进、人才服务等搭建“平台”框架上持续发力,产业要素集中,产业生态日臻完善,产业布局“两业融合”,注册企业达6000多家,逐步实现中国医药产学研“一站”式平台建设。

产业创新平台逐渐延伸,是大兴医药基地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走进达尔文诺高实验室,“重组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团队夜以继日的工作身影还在继续,关节损伤修复的全新治疗方法的开创只是他们前进过程的一小步。

达尔文诺高生产基地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有三款产品在加速研发和推进临床研究中,预计最快将在2025年实现上市销售,未来将有5款以上的产品在大兴医药基地生产。

加速研发顺利的背后,是聚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等12家国家级检定研发机构,56个专业研究及服务机构,56个企业自建国家级和市级工程实验室、科技研发机构,与120余个服务平台的优势于一体的“研发—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注册上市”的全过程服务链。

生产是医药产业的关键一环,中国药谷的各类生产平台正为这一环注入“快速反应催化剂”。据了解,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将与首都医科大学共建首医大科技园,同时,强化数字经济赋能,推进北京生物信息智算中心、新湾医学转化等核心平台建设,加速成果转化。

此外,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大兴医药基地为培养“未来医药科研领军型的卓越人才”,探索新发展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的实例。汇聚全球优质资源,构筑人才培养试验基地,创新人才管理模式,中国药谷从底层逻辑出发,探索长效化人才服务体系,布局“双循环”人才经脉,走出一条人才推动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同时,通过建立人才资本投入增长机制,优先保证人才能力素质提升、人才表彰奖励项目、人才资助计划等项目的资金投入。以政策开路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全面夯实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底子”。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