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飞盘、城市露营之后,社交圈的风向标最近又转向了城市漫步(Citywalk)。


(资料图片)

北京、上海、大连……在某社交平台上超过50万篇的分享笔记里,全国各地的不少年轻人正在用双脚丈量城市的半径、探索新的旅行方式。他们时而约上几位好友,看看老建筑,逛逛特色小店,拍几张“出片”的照片,时而不分东南西北漫无目的地散步,将每一个“遇见”都看作是一次“开盲盒”的惊喜。

如今, 这一“微型游”的方式正从一线城市向越来越多城市扩展,带动餐饮、购物、住宿等产业迎来新机遇。北京、山东等地已将其列入促进文化旅游休闲的行动方案,上海还专门开设公交巴士组成Citywalk路线……

转变:从打卡式旅游到深度体验

“曾经,我对北京的认识,一度停留于钢筋水泥森林般的印象中,穿梭的车辆、密集的人潮、超快的生活节奏让我一度想要逃离。”一位来北京近5年的北漂网友如是告诉记者。

今年5月,她加入了一个名为“京京有味”的Citywalk探索小团队,逐渐发现了这座城市不一样的一面。“团队经常组织一些活动。我最喜欢的就是北京的胡同游。走在胡同里,触摸那些古老民居的一砖一瓦,听一听大爷大妈们用北京话侃天侃地,尝一尝那些‘苍蝇小馆’的地道菜……那些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似乎让我触摸到了这座城市深厚细腻的灵魂。”如今,她不仅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Citywalk线路,还将家搬到了东城区的胡同里,用她的话来讲,这便是她在北京城里孜孜以求的“诗和远方”。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某网络平台上Citywalk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了30倍。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该平台用户已经“walk”出了3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8圈,其中,95后比00后更热衷,上班族相较于学生党是主力。

《2023旅游调研报告》也显示,在躺平式旅游、就地旅游、跟老年团旅游、“特种兵式”旅游等几种新型旅游方式中,有82%的人选择了Citywalk,占据绝对优势。

那么,引发如此热潮的Citywalk到底是个啥?

《Citywalk趋势报告》将其直译为城市漫步,曾经特指一种由领队带领讲解,穿梭在城市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的轻量体验,现在泛指一切“走来走去找快乐”的行为。与主张“青春没有售价,今夜直达拉萨”的“特种兵式”旅游截然不同,Citywalk的关键词则是最受当代年轻人追捧的“松弛感”,主张脚步慢下来,体验深下去。

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新概念。作为一种与城市深度对话、了解当地人文历史的旅行方式,在今年爆火出圈之前,Citywalk就已经是多个社交平台上乐此不疲的玩法了。

《中国旅行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2023年版)》显示,2023年旅行消费的四大新趋势是小众独特、自在松弛、未知惊喜、深度在地;同时,距离近、花销少、不拥挤、美食多也是年轻人选择旅行方式的重要参考因素。

《当代年轻人旅行图鉴》报告中的一段分析或许能更为清晰地说明当代年轻人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旅行中的自我定位已从过去的‘参观者’变成了如今的‘体验者’,他们希望亲身融入当地,感受写进城市街巷中的人文历史以及最地道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

态度:“仪式感”大于“概念学”

社交媒体上,网友们晒出的Citywalk方式和规则五花八门。

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前制定城市漫步主题,规划线路的。“大运河防晒避暑线路”“梅雨季打卡杭州十大古城门遗址”“探索成都玉林社区更新的七个秘密”……不胜枚举,串联起城市的老街古巷、小众商街,甚至是博物馆、书店等。

还有一些“放飞自我”,在城市里玩起“大富翁”游戏的城市漫步者。他们不需要路线和计划,完全随心随性而行。一份名为“省力版Citywalk”的城市漫步指南获得了不少人的点赞和关注,该指南遵循的原则只有一个:选定好前进的方向,接下来,哪边绿灯亮就往哪边骑,走到哪里全看命运的指引。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享受过程中无法复刻的风景,累了再导航回家。

这样的提议看似“奇葩”却引发“蛙声一片”——有人用掷骰子、猜拳等方式决定要去哪儿,去干什么;有人更莽撞,随便在某站公交下车,专门去开辟人少精美的角落……这种充满刺激和不确定性的漫游方式,不仅让Citywalker们有了“拆盲盒”的惊喜,更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社交方式。

早在2021年10月,一位95后女孩小鱼就发起组织了“小鱼尾巴丨杭州Citywalk”社群,社群到现在已有上千成员。虽然大受欢迎,但社群每期活动的人数都控制在15人以内,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介绍,互相认识。

小鱼之所以成立社群,是因为发现很多人有出游的意愿,却不知道怎么玩、和谁玩。于是,她就和朋友在微信公众号、豆瓣同城等渠道发布活动招募信息, Citywalk社群逐渐成形。

在简介中,小鱼这样写道:“城市本身就是个巨大的游乐场,只要有寻找快乐的能力,街头巷尾也可以变得很好玩。”

当然,也有人直言不讳——这不就是家喻户晓的“遛弯儿”“压马路”吗?只不过是换了个洋气的称呼而已。甚至有人吐槽,这一趋势只是在吃“概念梗”的红利。

其实,不论是引爆社交媒体的飞盘、露营,抑或是前几年备受争议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与其将这些趋势单纯看作张扬的“概念学”,倒不如说这更像是当代年轻人表达态度的一种方式,其背后,透露出年轻人热爱生活的一种“仪式感”,藏着他们不为条件所限的朝气,和永远充满希望地去找寻意义的勇气。

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把生活过得妙趣横生,找到新的价值感,何尝不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融合:文旅消费升级新落点

Citywalk并非只是一个“旅游产品”、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打开消费的着力点。

以Citywalk为基础延伸出的Cityride(城市骑行)就颇受公众喜爱。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山地车、公路车、折叠车等整车的销量增长了56%,其中,公路车的销量增长最快,增幅超过180%。

今年以来,各地文旅部门也纷纷开始发力:北京市文旅局推出30条“漫步北京”系列主题线路以及15个消夏避暑“乡村walk地图”,成为这个暑期不少亲子游的热门选择;山东文旅官方账号“好客山东”,专门以一篇“Citywalk说走就走!”的公众号文章介绍旅游线路;上海市还举办了“马路生活节”,用200多场演出、展览、路灯音乐会、美食快闪,吸引了400个品牌及商家参与,招呼了超过20万市民游客流连街头。

不少业内专家指出,以Citywalk为代表的“本地深度游”,本质实则是文旅融合升级的一种表现,与消费行为密切相关,既能激活一个地区的餐饮、购物,也是地域营销、商业营销的创新渠道。

近两年,各地都在积极打造“复古街巷”“特色街区”“夜经济”,不少商业综合体还将城市特色融入其中,比如长沙文和友、北京蓝色港湾等。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业的商业项目数量就高达125个,不乏一些重点标杆项目,南昌武商Mall、文旅商业蟠龙天地、潮玩商业北京DT51、生态型商业西安南飞鸿乐荟中心……这些商业综合体可能不在核心景区,但往往符合Citywalker的口味。更进一步,只要跻身Citywalk线路,再小的门店都有亮相机会;只要消费者能走出家门,流动起来,商业和消费自然就活跃起来了。

Citywalk热潮之下,反而是“城市因何而值得漫步”这一问题更值得思考。其带来的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不仅需要挖掘、形成、推广一系列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Citywalk地标或线路,形成属于每座城市独特的旅游产品,而且还需要在保护好城市历史旧迹的基础上,盘活历史文化资源,讲好每座城市的故事……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