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2022)》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乡村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已占到甘肃旅游总接待人数和收入的66%和42%,乡村旅游已经撑起甘肃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有分析指出,随着疫情结束,加之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各项政策出台,甘肃乡村旅游或将迎来发展机遇期,成为甘肃旅游消费的主要形式。甘肃需要从破解同质化竞争、强化品牌建设等方面入手,推动甘肃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乡村旅游迎来“渐进式”回暖

报告显示,2022年,尽管持续蔓延的疫情给甘肃经济造成了很大的下行压力,但甘肃乡村旅游整体趋于稳定状态。根据指数综合模型月度监测结果,全年消费热度总指数月均值为92.78点,高于2020年的88.74点,与2021年指数月均值112.99点相比则下降了17.88%。


(资料图片)

2022年,甘肃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达8938.34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65.47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70.19%和78.08%,乡村旅游恢复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3年1月以来,甘肃旅游行业迎来新的机遇期,呈现“渐进式”回暖态势。2023年春节期间,甘肃共接待游客10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5%和31%,实现新春“开门红”。

报告也指出,甘肃乡村旅游在过夜率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新华指数大数据监测结果显示,2022年甘肃乡村旅游过夜人次达到3348.11万,占全年乡村游客总数的37.46%。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教授王金伟表示,乡村旅游在整个旅游市场恢复中一直走在前列,成为旅游业恢复发展的晴雨表。从后期走势来看,乡村旅游产业进一步回升向好的趋势明显。

省内游客仍是甘肃乡村旅游主力军

2022年,甘肃深入推进“甘肃人游甘肃”品牌建设,举办“甘肃人游甘肃”乡村旅游系列推广发布活动,推出“甘肃人游甘肃”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省内首条旅游串飞航线,极大地激活了省内文旅市场活力。2022年,甘肃共计接待省内乡村旅游游客7958.08万人次,占全年接待乡村游客量的89.03%,较2021年的85.72%有小幅上涨。

新华指数大数据监测结果显示,甘肃乡村旅游出行距离在400公里以内的游客占比达到88.52%,相比2021年同区间段游客占比增加12.31%。数据显示,除了“家门口”近距离的周边游外,甘肃乡村游游客的出行距离偏远,这与甘肃地形狭长、景区分散、点多线长等特点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有分析指出,在“十四五”顶层设计指引和文旅融合发展的大势下,甘肃乡村旅游迎来政策密集的窗口机遇期;加之甘肃乡村地域广阔、地貌类型多样,民风淳朴,原始纹理保留完整,随着消费升级和体验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文旅”“农康旅”“农体旅”等跨界业态不断深入融合,乡村旅游或将成为甘肃主要旅游消费形式。

截至目前,甘肃省已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310个,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县14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120个,培育乡村旅游合作社470个,通过文化旅游累计带动59.2万人实现脱贫,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甘肃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

提质升级仍需注重品牌打造

有业内人士表示,乡村旅游是带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价值提升、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性举措。甘肃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文化催生出类型多样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甘肃需从破解同质化竞争、强化品牌建设入手,促进乡村旅游的提质升级。

一、强化顶层设计,推进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差异化。应注重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做好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统筹和政策引导,加快形成特色各异、优势互补、点线面一体发展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体系;把握特色化发展方向,深入挖掘甘肃乡村风光、民风民俗、遗产遗存、生产生活等具有独特乡村魅力的文化元素,与都市生活方式结合,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现甘肃乡村旅游的特有魅力,破除乡村旅游同质化的局面。

二、注重品牌打造,做亮“陇上乡遇”品牌。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院长高亚芳表示,甘肃要以乡村旅游示范县、文旅振兴样板村为抓手,以“乡游、乡见、乡识、乡宿、乡味”为内容,强化黄土高原寻根访祖、大漠戈壁农业观光、山水田园康养度假、民族地区风情体验等甘肃乡村品牌的差异化定位 , 开发难以替代的乡村旅游项目及衍生产品,打响做亮“陇上乡遇”品牌,使其成为西部著名、全国知名乡村旅游品牌。

三、有跨界思维,探索多业态融合模式。王金伟指出,甘肃在乡村旅游与多业态创新融合方面已初具成效,但在融合广度、深度与高度方面仍有待加强。甘肃应深化乡村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的跨界融合,开发沉浸式体验式的旅游产品,增强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