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亚戏剧节日前公布了节目单,38部国内外剧目正式宣布。本次阿那亚戏剧节将于2023年6月15日至25日在阿那亚·黄金海岸社区举办。值得关注的是,海外名团再次回归戏剧节,11天时间里,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日本、匈牙利等世界12个海外国家的14部戏剧前沿作品将首次和中国观众见面,24部国内佳作也将上演,这些作品将于阿那亚的15个剧场共计上演110场演出。


(资料图)

阿那亚戏剧节一直关注自然、人、艺术和日常的关联。今年戏剧节由孟京辉、章子怡、陈明昊联合担任艺术总监,以“呼喊和细语”为主题,一方面将集中探索与展现“艺术能如何被表达”,用海水、绿地、森林、海滩的天然之景激发艺术家的潜力与情感;另一方面,戏剧节也会开启在国际性上的邀请与深耕,试图在全球化与在地化之间找到更加多文化的叙事语汇。戏剧节涵盖戏剧艺术、生活艺术、跨界艺术、公共艺术四大板块。

阿那亚戏剧节主席马寅和艺术总监孟京辉、章子怡、陈明昊戏剧艺术:海外名团碰撞国内先锋本次戏剧节戏剧艺术板块的38部国内外作品将以八大重磅剧目、七大演出系列呈现。海外名团和国内先锋齐聚,共计46位艺术家带来各自作品。涵盖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新现实主义严肃剧场、先锋解构猛剧、偶剧与舞蹈、新幻想与数字艺术等多个类型题材。

其中,享誉欧洲剧坛的德国先锋导演罗伯特·舒斯特(Robert Schuster)、日本静冈艺术剧场总监宫城聪、柏林布莱希特剧院艺术总监奥利弗·里斯(Oliver Reese)、意大利前卫戏剧的代表人物艾玛·丹特(Emma Dante)、意大利即兴喜剧大师安东尼奥·雷扎(Antonio Rezza)等当今世界剧坛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以及国内先锋大师、舞蹈肢体名团和新锐创作者们都会来到阿那亚,这也是三年来一次久违的“国际“戏剧艺术的大碰撞。

与此同时,今年戏剧节将升级戏剧艺术板块下设的重要单元“环境戏剧朗读”,多位艺术创作者将在不设限的自然公共环境中,带领观众回归最原始、最纯粹的“环境戏剧”传统。在阿那亚的海边戏剧场域,共同致敬国内外的经典作品,声音与环境的碰撞,共同打造让文本在当代再生的能量场。

生活艺术:“候鸟300”计划归来生活艺术板块将以备受国内艺术界关注的“候鸟300”计划为主体,打造青年创作者的舞台。候鸟300以“候鸟”作喻,开创性地搭建起创新展演平台和交流网络,汇聚300位不同背景的创作者,共同栖居、共同创作300小时,构建起“生活-创意-实践-表达”的体验。

第一届阿那亚戏剧节上,“候鸟300”收到了1587 位艺术家、450组艺术作品的报名。其中包括戏剧类作品、影像类作品、身体剧场类作品、音乐/声音类作品、绘画/设计类、装置/行为类作品、诗歌文本、生活艺术类作品、脱口秀类作品等等。今年的“候鸟300”将开放报名,让我们期待这场颠覆认知的社会实验。

跨界艺术和公共艺术:将戏剧概念延展至各种形态

跨界艺术板块,以跨界装置“戏剧房子”和阿那亚戏剧节四年展(AQ)暨2023舞台美术9+9人展为主要内容,探索着时空中的多重表达。

“戏剧房子“由阿那亚戏剧节艺术总监陈明昊发起,建筑师梁琛共同策划,邀请来自各个领域的朋友,在阿那亚搭建以经典戏剧为名的建筑空间,观众可申请特别入住,海边的房子将随戏剧节的展开而存在,落幕即消失,在这限定的11天中,大海、建筑和戏剧相互交融。

阿那亚戏剧节四年展(AQ)暨2022舞台美术9+9人展是戏剧节的全新模块,由舞台设计师张武发起。参展艺术家将脑海中的世界构筑成型,仅仅通过方寸间的变换,就能带观众感受戏剧的细腻与激烈。

公共艺术板块包括首届就举办的海边对话、海边工作坊、海边放映、海边戏剧大巡游&海边篝火等,将继续探讨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碰撞出当今文化下具有多样性、矛盾性和复杂性的深刻议题,该板块也是“呼喊和细语”的另一种表达,将戏剧概念延展至各种形态和面向。

附:2023年阿那亚戏剧节38部戏剧剧目介绍八大重磅剧目

开幕大戏《形同陌路的时刻》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先锋剧作家彼得·汉德克最著名的作品,由柏林布什学院导演系主任、德国先锋戏剧导演罗伯特·舒斯特(Robert Schuster)执导,该剧也是他最得意的一部作品。全剧没有任何台词.光怪陆离的现场音效则取代语言,成为整部戏的叙事手段。200套天马行空的戏服、200件千奇百怪的道具带领观众穿梭无数的平行宇宙。同时,13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员形成跨种族、跨文化的碰撞与联动,方寸之间,世间众生在无言中见证宇宙万物、千姿百态,最终回到聚光灯下的此时此刻。

中国导演陈明昊也为戏剧节带来另一部开幕大戏《红色》,也是他的最新探索。该剧原版为伦敦西区的大热舞台剧,曾荣获托尼奖最佳话剧、最佳话剧导演等六项大奖,再现了抽象派绘画大师马克·罗斯科一生中最后的艺术绝唱。陈明昊此次邀请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参与进来,用文本、表演、影像和音乐共同完成。演出将在地标白色礼堂的白色剧场发生。

孟京辉年度新剧《十二首情诗》将在阿那亚戏剧节进行首演。这是一部改编自法国“喜剧之父”莫里哀 、智利浪漫主义传奇诗人聂鲁达和法国当代文学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戏剧作品。该剧将在由阿那亚标志性建筑孤独图书馆延展至海滩之外改造而成的孤独外剧场上演,以幽默嬉笑的方式呈现这部诗意的爱情音乐喜剧。

日本名导、静冈艺术剧场总监宫城聪在欧洲剧坛炙手可热,他曾多次受邀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他的《安提戈涅》曾经作为开幕大戏在阿维尼翁教皇宫上演,他将日本传统能剧、歌舞伎、落语文化与东方哲学及欧洲当代戏剧做了融合。这次,宫城聪把亨利克·易卜生名作《玩偶之家》带到中国,作为阿那亚戏剧节闭幕大戏上演。宫城聪将剧中的设定从欧洲改成1935年的日本,以经典史诗解读当代议题,并赋予日本传统风尚。舞台构建成倾斜的日本和室与现代建筑拼接而成的结合体。他还习惯将台词与肢体分开,一个在讲故事,另一个在舞台上随着故事一起移动,演员之间的拉扯、矛盾、抵抗,创造出超越现实的活力。

《铁皮鼓》是君特·格拉斯的惊世之作,也是二战之后世界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其改编电影曾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在两个时空平面上叙述发生在德国与波兰边境和但泽地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展现战后人民残酷的内心世界。这次的《铁皮鼓》是来自世界最著名的剧团之一柏林布莱希特剧院的艺术总监奥利弗·里斯(Oliver Reese)之作。该剧在欧洲上演时一票难求,纽约时报曾评价这部作品“让格拉斯经典栩栩如生,宏大而又亲切。”

这次戏剧节还特别邀请到中央芭蕾舞团为阿那亚量身打造新作《浪漫》。结合四大代表作品亮点,包括传承自芭蕾大师乔治·巴兰钦的经典名作《小夜曲》、中芭首部大型原创交响芭蕾《世纪》第二乐章、现代作品《祭》和交响芭蕾《黄河》第四乐章。演出也是中芭首次集结数十位顶尖芭蕾舞蹈明星,在孤独外剧场进行的大型创意演出,舞者们将以海边风景为创作意图,展现身体的力量、线条和美学,与自然共舞。

意大利前卫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艾玛·丹特(Emma Dante)一直关注边缘群体独特而深沉的内心世界。《悲惨亲吻灵魂》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傻子何以变得更傻”的故事。这个残酷而柔情的故事将在阿那亚马场和观众见面。世界“在场舞蹈”的倡导者和践行者高艳津子带领北京现代舞团以女性之力构筑了环境舞蹈散文诗《行走的云》,将白色剧场想象成灵魂栖居的身体,用云的脚步诉说时间。

七大系列

围绕“呼喊和细语”的主题,今年戏剧节作品七大系列分别是大海风景、国际潮流、世界观察、现实回响、荒诞诱惑、肢体季风、新锐群岛。

①大海风景view of sea

六月的阿那亚,大海是最美的风景。在这里,除了《十二首情诗》、《浪漫》芭蕾之外,还有全新升级的戏剧作品将在海边与观众见面。

前卫剧场艺术重要实践者李建军导演的《飞向天空的人》灵感来源于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永久展出的俄罗斯裔艺术家伊利亚·卡巴科夫的作品《从公寓中飘进天空的那个人》。《飞向天空的人II》是在前一部创作主题和演出机制下的全新创作,新的故事来自新世代的表演者在这一命题下的共同探寻。这部作品将由15个演员演绎出180种人生。在这些人生掠影中,人们没有一句对白,故事也没有叙事逻辑层面的开头和结尾,而是用类似“拆解游戏”的方式构建整场演出,如拼图一般将由日常生活中采集而来的几十个“片段”进行组合、拼接和重构,每个片段采用声画分离的方式,用肢体和音效完成叙事。

陈明昊导演的《海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2021年阿那亚戏剧节最具讨论热度的作品之一,凌晨3点开场,日出时分落幕。《海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此次也将回归。

②国际潮流international waves来自世界各地的佳作展现国际潮流。除了开幕大戏《形同陌路的时刻》接轨国际感官思索、闭幕大戏《玩偶之家》外,还有两部欧洲作品带来新浪潮。

法国偶剧《虫子》由卡夫卡经典《变形记》改编。导演克莱尔·丹科希妮(Claire Dancoisne)擅长以夸张抽象的木偶形象来打造非现实的舞台意境。这次,演员们将戴上人皮易容僵化面具,呈现《变形记》的表现性和异化感,卡夫卡笔下那个的荒诞扭曲的异世界即将登场。

《没有午餐没有馅饼》来自波兰彼得哥什剧院的格鲁吉亚戏剧创作者达塔·塔瓦兹(Data Tavadze),创作灵感来源于波兰电影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经典作品。演员们用平静现实主义的表演方式,编织波兰矿工的生活碎片,构建出当代欧洲青年的困境。

③世界观察world insight《海达·高布勒》被认为是易卜生后期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展现了十九世纪后半期没落贵族女性海达·高布勒内心的冲突和悲剧命运,匈牙利导演克里斯塔·泽克里(Kriszta Székely)把观众引入海达的客厅,在这样的假定性里,携手匈牙利著名女演员乔戴尔·阿黛勒,共同演绎这部现实主义经典,乔戴尔·阿黛勒在剧中充满克制的张力,呈现了属于东欧剧团的严谨冷峻与细腻激情。

荒诞闹剧《仲夏夜之梦》来自1993年创办的比利时国宝偶剧团零点剧团。零点剧团创作的多部作品在国际上获得过众多奖项。他们艺术手法的特殊性表现在对演员和“木偶”之间的关系、操纵者和被操纵者之间的关系、更广泛地表现在对生命体与无生命体的质疑与讨论。《仲夏夜之梦》的导演正是该剧团的创始人让-米歇尔·德侯(Jean-Michel d’Hoop),他把话题聚焦性别障碍的少数群体,汇集8位演员、20个人偶,通过这些“生命”颠覆和解构莎士比亚经典。

多媒体创意剧《那个小孩》由西班牙导演辛西娅·米兰达(Cynthia Miranda)携手中国木偶创意团队,用裸眼3D、木偶、面具、多媒体来演绎这个现实中的童话,通过奇幻的冒险、温暖感人的瞬间来传递“希望每个孩子的内心都不再孤独”的愿望。该剧改编自《纽约时报》年度十佳绘本《独生小孩》。

《控制狂》是由“跨界物理狂人”、以色列艺术家库鲁·奥尔(Kulu Orr)用自己发明的“乐器”打造的一场戏剧共享大party,在这个数据驱动式的表演中,他将运用马戏、音乐、可穿戴乐器来展现自己的物理声光美学。观众也会被邀请加入管弦乐演奏,通过作者的互动式现场编曲,把观众的反应也编写成一首歌。

《弗朗明戈漫游》灵感来自雕塑家爱德华多·夸德拉多。这部充满隐喻的舞蹈诗篇重新诠释了马克思·奥伯 “陷阱游戏”的精神内核,将西班牙传统舞蹈与当代肢体交融。舞者们将演绎旅人、吝啬鬼、老妇人和爱人等等角色,诉说人生这场游戏的运气与输赢。

④现实回响reaction of reality胡恩威导演带来香港进念二十面体传奇音乐剧《说唱张爱玲》,结合追踪科技与投影、影像与声景实验,以现代说唱形式演绎,创新形式重现张爱玲经典。文本则选取于张爱玲的作品及文章,并由音乐人和演员运用声、演、技实验创作,把张爱玲的文字立体化。

意大利撒丁岛剧院带来的《友谊》由即兴喜剧大师安东尼奥·雷扎(Antonio Rezza)和弗拉维亚·马斯特雷拉(Flavia Masterella)创作并主演,两位演员在即兴喜剧的嬉笑怒骂间谈论人类的“存在”,他们利用声音同步与不同步,来营造出一个被网络世界挤压的现实世界。夸张的舞台布景和多媒体则生动表现了安东尼奥对艺术、历史、社会的异化性理解。

苏小刚导演的《椅子》灵感来源于尤奈斯库的荒诞内核,深刻探讨了他对现实婚姻的理解——婚姻是现实的回响。

新锐导演孙晓星将自己的剧场风格称为赛博剧场,他一直在探索将戏剧和次元文化实验融合,这次他为阿那亚戏剧节带来新作《这是你要的那条信息……不要让别人看到;-)》。他将再次揭露长久以来对二次元的虚假性的思考和对现实世界的平面化反思。

独角戏《象棋的故事》改编自斯蒂芬·茨威格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小说通过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来展现战争对人们心灵的折磨及摧残。导演郭笑一人完成了小说改编、导演、表演。

《午夜电影》的同名原著是编剧艾娃·莱恩的自传式作品,聚焦一个深受慢性疼痛困扰的年轻女性的无数个不眠之夜,导演刘潇邀请聋听演员共同创作,演出使用口语、不同风格的手语、肢体语言以及字幕和语音提示等多种交流形式,并通过照片、实时和预录的影像等媒介进行呈现。这部无障碍戏剧也希望以自己的力量促进残障社群与公共社会、文化、艺术的融合。

⑤荒诞诱惑absurd temptation疯狂喜剧《谎言、高跟鞋和精神失常》改编自英国剧作家乔·奥顿的最后一部作品,导演杨婷以大胆突破的方式诠释一桩离奇闹剧。黑白速写的舞美和浓艳夸张的人物造型让舞台更加怪诞。

由戏剧音乐人华山、肢体艺术家王颖、詹骊共同创作的《鱼没有感情》是一部在森林剧场上演的肢体浸没式戏剧。树影婆娑,光影摇曳,观众跟随演员的翩舞踏入七段不同的故事宇宙。创作中将不断寻找现场音乐与动作语汇的即兴结合。

中国新一代青年戏剧导演丁一滕和导演李瑜、赵婕宇共同创作音乐诗剧《发呆》,在这首致敬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意识流长诗中跟随音乐感受时间。

虓汉导演的《脑死亡自助餐》讲述了“一个科学家杀死另一个科学家”的故事,本剧是国内首次把实时光学动态捕捉这种应用于电影工业的科技手段搬上戏剧舞台。

青年导演王梓行、朱金樑的《威尼斯的摩尔人》将以七宗罪的表现方式挖掘莎士比亚古典人性寓言,重塑《奥赛罗》。该剧将在阿那亚沙丘剧场上演,让海与美术馆互为镜像,开启观众别样的观看体验。

⑥肢体季风wind of body公共戏剧发起人、人体装置艺术家李凝是中国实验电影&肢体剧场领域代表人物。他于1997年便成立了艺术团体“凌云焰肢体游击队”,至今已逾20载。他常年于海内外巡演,曾受邀参加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法奥利亚克情境艺术节、比利时根特艺术节等等国际艺术盛会。这次,李凝以末趾为指代,拼贴肢体碎片,《X趾》是鞋与脚的关系,更是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新一代肢体舞蹈剧场代表人物余尔格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改编自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同名代表作。这是一部“现代女性消亡史”,以魔幻现实的方式呈现一个女人视角里的变形社会。通过现代舞、杂技、戏剧的跨界融合,营造悬疑和荒诞感,延续了导演余尔格强烈的戏剧张力、黑色荒诞的风格。

法国导演阿米内·布萨 & 珍妮·阿祖莱(Amine Boussa & Jeanne Azoulay)带来的作品《迷雾世界》以现场乌德琴演奏、古拉丁语、古阿拉伯语唱诵及当代肢体动作呈现,将新表现主义和极简主义相结合。这个意想不到的四重奏,用古典、摇滚、古语吟唱、嘻哈、电子、流行音乐开启了一段超越有形的旅程。

孙铭池肢体剧场作品《铭铭》灵感来自创作者过去9年间记录的三百多个梦境,是集合了身体、材料装置、多媒体影像、声音的艺术综合体。孙铭将在帐篷剧场带领观众重回梦境。

《幸福的降落伞》来自瑞士前沿现代舞台中的即兴表演代表名团约书亚·蒙登舞蹈团。导演约书亚·蒙登(Joshua Monten)将通过对观众的现场提问,来进行即兴创作,将观众所诉说的生活变为动作,将身体和空间、情感与回忆,激情与控制展现出来,融入舞蹈之中。

⑦新锐群岛rising island青年导演邵斯凡毕业于法国佛罗兰戏剧艺术学院,于2019年加入纽约林肯中心导演实验室。邵斯凡的《伊娥》故事源自古希腊神话,讲述宙斯变成天鹅与美女伊娥翻云覆雨而后恍然大悟的故事。他将以浪漫、想象和幽默的表达来探讨如何“更加接近人性”。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陈天然导演的音乐剧《蝶变》讲述两位民国女郎在乱世中仓促的同行与别离,爵士与室内乐、旗袍与中山装、谍战秘密与红粉佳人将共同带观众回到1939年波诡云谲的愚园路。

青年导演郝家一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戏剧学院,并获得“戏剧与影视演员”专家学位。在校期间,他师从戏剧大师费力士津斯基,是著名的《51》戏剧工作坊三十多年来首位中国学生。他带来的《多巴胺游戏》聚焦人们当代的生活,讲述逃离与重生的故事。

在创作团队回响Echoing的《禁闭所A Space for One Person》中,导演邹思扬试图通过“身体”,穿透“舞台”和“观众”,连同8位演员创造一个可以直接触发身体感受的“场”。在“禁闭所”里,我们将身体投入一场实验,试图重新看待那些被忽视、被压迫、被排斥、被避而不谈的,属于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赖以生存的关系。

青年导演韩菁就读于南京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系研究生,她所编创的多部作品已经在国内数个戏剧节上演过。这次,韩菁带来的《子虚先生在乌托邦》由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演出,以喜剧的方式讲述一群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如何试图改变他们周遭的世界。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