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春与夏,对于京郊的果农来说,实在算不上是一个顺利的生产季,顺利走过这个生产季,获得丰收,于果农和果实来说,都如同闯关。在通过春季低温和晚霜、夏季高温干旱的“关卡”后,7月底北京再逢暴雨。截至7月31日,北京多区已持续发布暴雨预警。今年京郊果农会减产减收吗?本轮降雨在让林果解渴的同时,暴雨还将对果树产生哪些负面影响?迈过晚霜、高温和汛期的“三道坎”后,果农还有哪些必要的林间管理工作?就以上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果树学会理事长、原北京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所长王玉柱。
7月下旬,京南梨园在高温煎熬后即将迎来降雨。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高温干旱后再遇暴雨,水分供应过多将增加裂果率
(资料图片)
今年夏季以来,天气持续高温干旱,似是为了补偿前期的高温干旱,7月21日起,北京地区的降雨接踵而至。而随着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影响,自上周末起的这场间歇性强降水过程将持续至8月2日早上,持续时间可能会超过70小时。
在王玉柱看来,截至上周末,本轮降雨对于果树的水分补给可以说是“正合适”“刚刚好“,果园中的干旱危机已经解除,雨下透了,正在生长的果树也终于“解渴”。
“但如果降雨一直持续下去,超过果树生长需要,那么果品的质量恐怕就会下降,还容易产生裂果。”王玉柱说,更严重的是,长时间的积水、内涝,不耐涝的核果类树木,如桃、李子、樱桃等果品树木容易发生水淹后死树,充分降雨后刮起大风,会导致果园里的树木发生倒伏。
王玉柱指出,为严防雨水过多对果树造成重大灾害和不利影响,果农务必使果园排水畅通,减少损失、提高生产效率。这也意味着,刚刚走出抗旱阶段的果农们,要马上采取防涝抗灾的管理措施,“果农须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疏通排水沟,及时排涝,这是要尽早做的,不要等待和拖延。”
减产已定,京郊果树产量将不及往年
农业生产受气候条件制约,风调雨顺是农民丰收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广大农民的愿望。但根据气象预测,今年灾害性气候偏多。2023年林果生产季的关卡,要从春天的倒春寒开始说起,三四月份,北京曾遇低温和冻害,让这一季的林果生产输在了“起跑线”,到了六七月份,又遇罕见高温、干旱,果农在果园里落下的汗水,无法给还在生长期的果子半分慰藉。
这一季,京郊林果减产几乎已是定局。王玉柱告诉新京报记者,倒春寒对果树的影响比前段时间的高温天气所带来的影响更大,“倒春寒主要是会影响坐果,是直接影响果实数量的,很多京郊果树就是因为三四月份的倒春寒和晚霜,几乎绝收。”在如此“开局不利”的基础上,夏季降水也没及时跟上,也导致果实生长受限,个头偏小。
在本轮降雨前,许多农户依然对本季果实抱有期待,他们告诉记者,因为此前高温,这季的水果会比往年更甜。王玉柱也在接受采访时回应了这种说法,他表示,果树在生长期内,如果水分供应始终特别充足,果实固形物、风味品质反而达不到保障,而反之,适度干旱时,果实糖分未被过多水分稀释,确实有机会在口感上给人惊喜。
王玉柱觉得,前期的高温干旱程度,“还算是在植物能忍受的极限之内”。在本轮降雨前,他也提到,短时间内的逆境对于树木来说,不是坏事,“树如人一样,逆境下更容易锤炼树木的韧性。”
王玉柱还提到,若在雨量可控的情况下,其实减产并不等于减收。“果品供应充足时,即便是好品质的果实,果农们也未必能卖上价去,他们的收益未必能达到预期。而一定范围内的减产,随着果品质量提升,果品价格也将具备走高的条件。”而随着自上周开始的这轮降雨,降雨量较往年明显偏多,天气对于果实的负面影响还将进一步扩大。
种果树须着眼长远,果农切勿因年景不好而“躺平”
除了对现阶段气象灾害天气的应对,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的最后,王玉柱还再次提及了晚霜对于林果的危害,他讲述,晚霜近几年在北京频发,其实不仅仅是在北京,甚至在全国、在世界范围内,晚霜的出现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果树坐果。
晚霜常发于每年四月的林果花期,并非当下就要面临的棘手难题。但王玉柱说,之所以在最后着重提及晚霜的危害,除了因为这是今年北京林果减产的最主要原因外,也是为了提醒果农,栽培一片果林,则要为之计深远,建园时选在合适的地点,成园后在当前这段时间仍有很多办法来减少下一年甚至未来更多生长季中晚霜带来的危害。
“位于平原地区,或者洼地的果园,非常有必要通过修剪来提高结果部位来防范晚霜;通过起高垄栽培,除了能防范积水涝害,也能提高果树种植地势;农户也可以通过防晚霜制剂等措施来预防晚霜。”王玉柱说,在当下这个阶段的果园管理,这些操作已经可以提上日程。
即便今年年景不好,王玉柱也呼吁果农不要“躺平”,要积极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应急管理,防止毁园。他说,果树不等同于蔬菜,是多年生植物,不是一年生作物,当年的种植和管理对于此后的若干年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就更需要大家眼光放长远,抓紧时间做好果树的管理。”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唐峥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