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田耿文
“以前种葡萄靠天吃饭,全靠力气苦熬。现在靠数字科技,自动开棚遮阳、浇水施肥,我和儿子两个人就可以管理好整个农场。”在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佳佳乐农场,负责人钱先生一边熟练地操作电脑,一边乐呵呵地向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介绍。
(相关资料图)
钱先生的葡萄架大棚里整齐码放着一排排葡萄立体种植支架,还有智能控温控湿、肥料施用系统,偌大的大棚仅需要二人就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年产值超300万元。
“武原佳佳乐农场自建864立方米冷库、440平方米设施用房,总投入资金累计约700万元,并由此打造葡萄‘共富工坊’,吸纳了周边40余名村民实现就业,可帮助每人每月增收近4000元。”钱先生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
钱先生还表示,农场还依托工坊搭建共富研学大棚,辐射带动周边30余户村民提升葡萄种植技术,实现户均产值超20万元。
每年6月是葡萄种植最忙碌的时候。据钱先生介绍,今年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高温工作量,决定对现有葡萄大棚进行数字化改造,但受困于资金不足。
就在钱先生为资金短缺苦恼之际,浙江农商银行系统海盐农商银行的“共富金融专员”带着专属融资服务走进了武原佳佳乐农场。在了解到钱先生的计划和需求后,该行工作人员当即为其申请了专属绿色通道和低息贷款。第二天,100万元贷款资金就到了农场的账户中,解了农场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的资金之“渴”。
作为县域农村金融主力军,今年以来,海盐农商银行聚焦“共富工坊”建设,加大力度选派“共富金融专员”,发挥“红色网格”优势,全力对接满足企业生产、农民致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金融需求,以金融活水滴灌助力共富产业,让农民变身为现代设施农业的乡村产业人,共同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截至今年6月末,海盐县共建成“共富工坊”72个,其中海盐农商银行信贷支持14个,贷款余额622.56万元,相关项目可提供共富就业岗位159个,有力促进了当地现代设施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通讯员严亨特王建红刘小琴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