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降息利好的带动,当前信用债市场收益率跟随利率债继续下行。
分析人士认为,在社融与信贷边际走弱的当下,鉴于“稳增长”大方向或驱使监管进一步出台宽货币与化解地产、城投领域风险的相关政策,则各机构仍可继续博弈“资产荒”延续环境中,信用利差进一步收缩的可能。
(资料图片)
信用债延续“强势”行情
中债估值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收盘,银行间信用债曲线收益率整体下行。举例来看,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3年期收益率下探1BP至2.65%,5年期收益率回落2BP至2.94%。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1年期下行1BP至9.59%。
显然,央行超预期“降息”的落地为市场表现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为收益率的进一步下行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当下,管理层之于‘稳增长’‘防风险’,支持实体经济的压力仍大,供需和预期转弱的局面还没有明显改变。”一位机构交易员指出,“考虑到四季度海外通胀大概率将有所回落,彼时若国内经济增速仍不甚理想,那么不排除还有降息的可能,而这也将对债市构成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外资增持国内债券的意愿亦较前期出现回暖。受境内债券吸引力增强和海外市场维持“鹰派”影响,继5月后,今年6月外资继续增持境内债券,这是2022年以来外资持续减持后的首次连续增持。
“境外资本流入态势正逐步向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一方面,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跨境资金净流入回升,7月份净流入规模为近一年来次高值;另一方面,来华证券投资跨境资金保持净流入,外资总体净买入境内股票和债券。”
“随着债券通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境内债券料将在外资资产配置中占据重要部分,特别是待地产风险逐步出清和地方债务问题获得妥善化解后,我们预计外资持有境内信用债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
在大部分业界专家看来,7月以来关于“稳增长”与“防风险”政策的密集落地,有助于化解境外机构担心的信用市场金融风险问题,进一步提高外资对于境内债市的信心。
城投债仍受机构青睐
而聚焦信用债市场的布局,城投板块依旧是当仁不让的重要标的。
“城投可重点布局中部稳定区域,并于优质区域适当拉长久期。”在明明看来,“管理层提出一揽子化债政策后,必然能对部分区域城投平台的估值起到支撑作用。不过,考虑到目前个别地区的债务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非标逾期等舆情事件不绝于耳,时常引起利差波动,因此出于安全考虑,还是更建议机构配置以中部稳定和积极化债的区域为主,不宜过度下沉;若追求较高收益,则可对江浙粤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地市级平台拉长久期至3年左右。”
“2022年以来,城投领域的负面事件有所增多,虽然在管理层强调‘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的背景下,城投债的信仰有所‘充值’,可防风险重要性提升也是不争的事实。”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固定收益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黄伟平称,“由此,聚焦后续择券,我们也建议重点关注‘好地区+中部地区头部平台’,目前进行信用下沉的性价比在下降,但可以在控制好久期的情况下适当博弈超额价值。”
总之,考虑到下半年市场可能迎来新一轮的隐性债务置换,则针对城投债布局,当前择券可遵循两类思路。一是关注被纳入“隐债化解试点”的区县或地市城投债,特别是1年期以内的品种。二是继续关注强省份以及债务管控能力较好省份的城投平台,把握短久期、高票息城投债的投资机会,因为隐债置换落地也有助于提升市场整体信心,缩小强省份内部地市、区县之间的分化。
地产债建议审慎布局
至于备受业界关注的地产债,由于近期民营地产债舆情波动增多,引发了市场调整,因此“审慎规避”仍是主流观点。
有公开数据显示,7月地产销售投资进一步下滑。截至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达6.4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7.9%,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9.5%。显然,地产板块的去库存压力仍然未有缓和。
另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测算,其2023年7月重点跟踪的70个城市中,有55个披露了全月销售数据,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环比分别下降30%和28%,同比依次下降了36%和35%;2023年1至7月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长1%与6%,累计增幅继续回落。
“我们认为在房地产行业基本面切实修复之前,尾部风险的持续出清致使信用事件频现无可避免。”上述交易员直言,“尽管各地仍有较大概率继续推出支持措施,可在市场信心偏弱的背景下,如果落地政策力度未超预期甚至低于预期,那么行业需求和销量的反弹必然需要等待更长时间。”
综上,回到地产板块的布局层面,对于较为审慎的机构来说,尽管国企整体违约风险不大,但现阶段依旧会受到市场情绪和部分机构风险偏好下降造成一定程度抛售的影响,短期可保守等待投资机会,待地方政策陆续落地、估值压力相对释放完成后再行投资决策。
至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机构,城中村改造等政策的出台,更多将利好规模较大的国有房企,鉴于当前优质央企地产债的利差较薄,性价比一般,因此建议有配置需求的机构重点布局仍存超额收益的地方国有房企债。此外,考虑到房地产销售处于弱修复状态,高能级城市存在放松限购限贷的空间,则对于民企地产债而言,可重点关注布局一二线城市的民营房企。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