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钢铁市场持续震荡调整,钢铁企业的日子也不大好过。2022年1-11月份,钢材平均价格指数为122.78点,同比下降13.55%。对于未来市场表现,多位专家认为,钢铁市场的“至暗时刻”已过,预计新的一年房地产市场将会回温,2023年国内钢铁市场供求关系将优于2022年。
“强预期”遇上“弱现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回顾2022年,困境求生是很多钢铁产业链企业的切实感受,整个行业长期处于过苦日子、过紧日子的状态。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22年,钢铁市场需求明显减弱,钢铁产量同比下降。预计全年我国粗钢产量10.1亿吨左右,同比下降2300万吨,降幅2.2%。预计全年出口钢材6800万吨,同比增长1%;进口钢材1070万吨,同比下降31%。钢材出口略有增长,主要是国际市场价格相对偏高。
钢铁价格也在持续震荡中。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监测,2022年1-4月份钢材价格逐月上涨,5月份回落,7月份最低,之后小幅波动。2022年1-11月份,钢材平均价格指数为122.78点,同比下降13.55%。
另外,2022年,铁矿石采购成本同比下降,但炼焦煤、喷吹煤采购成本同比上涨,冶金焦、废钢采购成本仍处于高位,预计后期很难大幅下降。
虽然铁矿石价格有所下降,但炼钢用能成本却在上升。在第十八届中国钢铁产业链市场峰会暨兰格钢铁网2022年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屈秀丽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22年煤炭让钢铁行业很难受,一方面是是供应量不足,另一方面是煤炭价格持续高位。通过成本分析,2022年不算电力的能源成本已经超过了铁矿石。
对于2023年的钢材市场,友发钢管集团副总裁韩卫东表示,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与接续政策持续发力,2023年中国经济一定会企稳回升,钢铁行业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不需要担忧。不过,2023年中国经济面临多重压力,仍需要保持谨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疫情未来可能继续影响终端需求、物流运输等,房地产问题、债务危机依然还在。
兰格集团总裁刘陶然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受疫情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钢铁行业终端需求萎靡不振、供需两弱。最近,我国疫情防控政策全面调整为乙类乙管,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推动经济发展等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各种利好因素又在逐步释放和增加,为2023年中国钢铁行业的企稳回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屈秀丽对2023年的钢铁市场充满信心,她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会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钢材需求有望恢复。世界钢铁协会预测,2022年全球钢铁需求量将下降2.3%,2023年增长1.0%。在强预期弱现实的严峻市场环境下,钢铁企业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加强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大力降本增效,有效防范风险。
钢铁企业加大碳减排力度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2022年钢铁行业的碳减排步伐也迈得更快。各家钢铁企业从生产的各个层面升级转型,建立了低碳管理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国家要求,到2025年,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62家企业完成全过程或部分超低排放监测评估公示,涉及产能3.26亿吨,还有一些企业在审核。双碳方面,钢铁企业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系统能效提升,流程优化创新,资源循环利用,冶炼工艺突破,产品性能升级,普及封存利用等。
敬业钢铁近期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助力企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其投资47亿元的铁路专用线于2022年9月30日开通运营,敬业钢铁进行了企业物流数字化改造,致力于打造数字运营、数字金融、数字供应链、物流大数据等数字产品,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升级,构建绿色低碳物流体系。
“企业的投入和运行成本有所增加。”屈秀丽表示,钢铁企业要努力适应新形势,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努力实现供需平衡,提升资源能源保障能力,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协调发展。坚持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视节能环保、节能降耗,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对于未来的市场走势,韩卫东表示,新时代下钢铁企业转变经营模式才是生存之道。钢厂一定要“以销定产”,多与上游原材料企业打交道,与它们形成共生关系。钢贸商要深入行业,积极与客户沟通,向服务要效益,向新模式要效益,而不是靠简单的买卖获取利润。当钢企成长为可以提供增值服务、有高价值的企业时,无论宏观经济怎样变化,都有盈利的机会。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