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忠峰通讯员曹一鸣姜文谦报道近年来,山东省不断优化专项债券管理流程,通过健全强化项目审核、优化资金使用、硬化资金监管、细化风险管控四个机制,切实将债券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到关键处。

2021年,中央财政下达山东省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017亿元(含青岛市),集中支持了2185个重点项目建设,对支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强化项目审核机制方面,山东省建立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库、发行库、执行库”管理体系,加强资金与项目精准匹配与衔接,实现“全封闭运行、全周期预算、全过程监管”。工作跟着项目走。山东省财政厅、发展改革委组成专项债券工作专班,不定期召开重点项目协调例会,严格审核把关入库项目。服务跟着项目走。各级建立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逐个项目研究解决立项、土地、环评等落地难题,有效提升项目成熟度。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提供咨询服务,指导市县科学编制方案,提高项目过审率。额度跟着项目走。坚持质量优先、重点优先、进度优先,不搞平均分配,优先用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省委和省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在建开工项目。

在优化资金使用机制方面,山东省深化流程再造,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实行省级加快报批程序、市县提前做好发债准备的“并联式”工作流程,省市县密切协同、倒排时间、并行推进,将债券发行准备周期和资金到位拨付周期均压缩至30天以内。在国家规定的9大领域内,统筹考虑区域发展和民生需要,创新专项债券期限品种,为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开辟新的融资方式和渠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专项债券发行前,对预算已安排的专项债券项目通过调度库款周转,待债券资金到位后及时回补库款,保障资金链运转流畅,避免“项目等资金”。对因实施条件准备不足、年内难以开工建设的专项债券项目,以及资金支出进度慢、使用绩效差的项目,按程序及时调整收回,避免资金闲置浪费。

在硬化资金监管机制方面,山东省坚持问题导向,拉长专项债券资金监管链条,严防资金“跑冒滴漏”。利用省派攻坚工作组,深入市县对专项债券项目进行现场督导,督促项目单位尽快将债券资金用到项目上,及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出台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管理办法,选取部分高铁、棚改、医疗卫生类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创新专项债券绩效管理新模式,努力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在细化风险管控机制方面,山东省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兼顾债券资金需求与财政承受能力,从多个环节入手筑牢债务风险防范的“篱笆墙”。在额度分配环节,实行严格预算约束,严格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将专项债券额度分配与债务风险水平分四档挂钩,避免单个地区因债务规模累积造成风险上升。在债券发行环节,加强债券项目合规性审核和风险把控,坚持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收益的政府投资项目,融资规模必须与项目收益相平衡,从源头上把控债券发行风险。在资金使用环节,出台专项债券使用10项负面清单,为市县政府利用专项债券举债融资划出红线、标明禁区。在债券偿还环节,严格落实偿债责任,建立还本付息台账,明确偿债时限,指导各级提高专项债券项目运营能力,强化收益管理。在监督考核环节,实行动态监控,对拖欠专项债券本息的地区及时下发风险警示函,将政府债券还本付息情况及综合债务率纳入考核体系,引导各地树牢风险意识,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