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艳
□ 通讯员法治日报全媒体 王月华 伍春艳
【资料图】
作为司法为民的“桥头堡”、化解纠纷的“前沿哨”,法院一头连接党委政府,一头连接千家万户。
共受理各类案件51376件,办结48009件,同比分别上升0.3%、1.66%;结案率93.45%,上升1.26%。优化营商环境、“一站式建设”、示范人民法庭建设、法治宣传等工作走在全区乃至全国法院前列,105个集体和个人获厅级以上荣誉,涌现出“全区优秀法官”陈一锋、唐青龙等模范典型……近年来,广西河池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精准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动府院联动、诉源治理和为民办实事等工作,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行政司法良性互动
2022年,河池市行政诉讼案件数量首次实现负增长,全市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1430件,案件总数同比2021年、2020年分别下降29.52%、11.72%。
这得益于河池法院推行府院联动机制走深走实。通过加强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的协作配合,实实在在化解行政纠纷,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金城江区人民法院与东兰县人民政府签署府院联动机制建设备忘录,标志着河池管辖法院与案源地行政机关府院联动机制进入常态化轨道。
东兰县人民法院下发《关于建立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联合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创立涉红色资源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机制。这是法院与当地人民政府进行府院联动,打造社会治理新高地的又一创新举措。
运用府院联动沟通协商机制,近三年来,河池两级法院共促使案件调解和撤诉411件。作为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的重要渠道,府院联动成为畅通政民司法沟通渠道、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载体。
目前,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司法局已就建立全市依法行政联动机制的工作规则达成共识。今后,河池市“府院联动”将进一步实现规范化、体系化和高效化,为法治政府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源头治理高效解纷
3月2日上午,一艘小船顺着大化瑶族自治县岩滩库区的水流前行,唐秀腾等几名法官站立在船中间,目视前方,一个简易的“水上法庭”出现在青山绿水间。
“水上法庭”除了审判案情,更多的工作是在库区沿线开展法治宣传,做到审判、普法两不误。一江碧水之上,这个流动的以案释法课堂随时“靠岸”,法官们开好一庭、上好一课、教育一片。
这是河池法院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的生动写照。通过加强诉源治理,河池市着力从源头上减少案件数量,有效构建源头治理、多元共治、高效解纷的新路径。
据统计,2020年以来,河池市两级法院诉前调解案件24586件,调解成功18950件,诉前调解成功率77.08%;2022年,河池法院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数量同比下降8.32%。
为最大限度减少案件数量,河池在广西首创“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两级法院960余名法官(干警)联系1654个村(居)委会,开展纠纷化解、法律培训、调解指导、诉调对接等工作,近三年共指导基层组织调处矛盾纠纷3982件。
小事不出村,矛盾不成讼。2022年以来,一批“无讼示范村”的创建,成为河池乡风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全市以都安县人民法院为试点,着力推动县党委、政府成立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开展创建“无讼村屯”活动,促进基层由“少讼少访”向“无讼无访”转变。同时,在河池其他法院全面推广“都安模式”,每个基层法院至少创建5个“无讼示范村”和10个“无讼重点村”。截至目前,河池市共创建“无讼示范村”“无讼重点村”243个,大量矛盾纠纷在诉前实现化解,都安县法院“无讼村屯”模式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选编》。
延伸为民服务触角
“我的案子刚判决,3500元诉讼费就退到我账户了,为法院点赞!”2022年3月,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率先在广西法院系统内推出“诉讼费主动退费机制”,变当事人“申请退费”为法院“主动退费”,当事人谭某收到法院退费后惊喜不已。
群众利益无小事。2022年以来,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为契机,紧盯群众“打官司”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在立案信访、诉讼服务、审判执行等全面发力,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站式”诉讼服务解民之所急。全面实行网上立案,普遍实现跨域立案,2022年全市法院依法登记立案47388件。河池中院诉讼服务中心被最高法授予“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称号。
“家门口”巡回审判解民之所难。金城江交通巡回法庭、天峨龙滩库区巡回法庭、东兰“拔哥”巡回法庭等成为山区法院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
“涉民生”案件执行解民之所愁。河池法院不断创新执行方式,开展“暖冬行动”“春雷猎狐”“春季执行风暴”等专项执行行动,让一大批涉民生案件“生效判决”兑现为“真金白银”。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共执结涉民生案件703件,执行到位标的金额1591.0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