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期间,聚影汇创始人、中国电影基金会电影投融资发展专项基金主任朱玉卿接受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的专访。

作为年度《中国电影投融资发展报告》的主编,朱玉卿表示,随着创作、投资、制作、发行、放映等各环节的全面恢复,电影市场加速回暖,行业信心再度高涨,电影产业也迎来发展新契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影视公司如何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朱玉卿认为,首先,行业内还是要修炼内功,要以内容为王、故事为王。其次,电影制作成本不透明也会导致行业内出现“融资难”。“在过去这几年,电影行业的民间资本退潮,专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这就要求电影产业更规范发展,成本更透明,风险更可控。行业要摆脱原来的”作坊制“、”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使用现代化、工业化的管理手段,成为电影工业。”

“降本增效”下,影视公司需加固内容“护城河”

新京报贝壳财经:过去几年,影视行业“降本增效”成为常态。在你看来,影视制作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影视行业马太效应是否更为凸显,尾部影视公司如何才能避免遭遇冲击?

朱玉卿:过去几年,影视行业的资源逐渐向头部项目集中。如《长津湖》、《我和我的家乡》、《流浪地球》等,都是集中优秀的创作人才、充裕的资金,庞大的宣发渠道。影视行业的马太效应表现得十分明显。虽然每年也有黑马影片出现,但整体上,中小型的影视制作公司生存非常艰难。

对于尾部影视公司怎样能避免被淘汰。我认为,还是要以“内容为王”,越是中小公司越要沉下心来在内容层面下功夫,好好打磨剧本。

如今,影视行业更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长远来看,降本增效对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是利好的。

新京报贝壳财经:2022年北京电影投融资发展报告有哪些结论?

朱玉卿:电影投资跟电影生产和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市场好投融资就踊跃,市场不好投融资就非常难。

去年报告呈现几大特点,一是行业复苏进程受挫,很多电影遭遇多次定档又撤档,票房不理想,还有很多影片无法如期开机,产能遭遇重大挑战。二是资本的市场下行,优势企业承压, 私募融资数量下降,大额投资比较少,中小企业持续活跃,大幅度转向金融机构,融资条件更加严格。三是,这两年融资成功的电影集中在动漫领域比较多,另外就是现在新的技术,科技公司、动漫公司还是受资本的青睐。

新京报贝壳财经:请谈谈对2023年电影行业的发展判断。

朱玉卿:今年电影行业整体上是处在一个快速复苏的态势。

春节档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五一档的影片无论是类型还是体量都较大,还有接下来的暑期档,很多重磅影片,像《封神》、《超能一家人》,还有曹保平导演和陈思诚导演的新片都已定档,我们对此都非常有信心。

今年电影主管部门在影片的备案、立项上也恢复了原先2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再加上电影专项资金等有一定的减免,给大家坚定了信心,远离电影行业许久的资金也在跃跃欲试重回行业。

目前,全行业的共识是希望今年票房能突破500亿大关。同时,我认为电影作为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它的带动作用、协同效应,远远超出了票房本身。

制作成本不透明会导致电影行业“融资难”加剧

新京报贝壳财经:电影产业想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引入优质的资本进行规范、全面的投资。影视公司如何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朱玉卿:电影产业的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就是有专业资金介入,电影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力。

首先,影视行业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行业内还是要修炼内功,要以内容为王、故事为王。只有回归到内容上。只有好的故事、好的创作人才、好的表达方式三者融合,资本才会“争着来投你”。

其次,电影制作成本不透明也导致行业内出现“融资难”。如果一部电影的具体成本,资方却无从知道,这就很难让专业的资本介入。

在过去这几年,民间资本退潮,专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这就要求电影产业更规范发展,成本更透明,风险更可控。行业要摆脱原来的“作坊制”、“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使用现代化、工业化的管理手段,成为“电影工业”。  

新京报贝壳财经:很多影视公司都在探索ChatGPT等AIGC技术在业务上的应用,对于电影行业来说,AIGC技术会带来哪些新机遇和新挑战?

朱玉卿:电影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技术的推动。电影是所有的艺术门类里和技术结合最紧密的,新的技术会帮助电影在制作方面和基础工作方面提高效率,能给电影制作后期特技特效带来更多的便利,能让电影视觉上更加逼真、精准。

但电影是情感的体验的过程,人的情感是技术无法取代的。所以,我比较反对用AIGC技术来写剧本,创作是人类情感的集中体现,不能靠技术来替代。  

(文章来源:新京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