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底,一辆标有“青浦20路”的公交车缓缓驶入中国石化上海石油青卫油氢合建站,不同于普通公交车的是,这辆“20路”公交车没有停靠在加油机旁边,而是停在了加氢机一侧。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三年前中国石化在上海建成两座油氢合建站之后,首次为城市运营公交加注氢气。

从商用物流车,到环卫垃圾车,再到城运公交车,氢能在交通领域的拓展应用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正越来越近。选取一个角度细观,我们不难发现产业中专精特新与“头部企业”双向发力,正在将氢能产业推入发展的快车道。

专精特新单点突破


(相关资料图)

“2004年大学毕业之后,因为喜欢汽车,就进入了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虽然我一直非常看好氢能的未来,但开始的那些年不得不说是‘前途无量,现实骨感’。”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琦说。

“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几年,如今林琦带领的重塑集团已然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内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运行国内首条商业化氢能公交线、组建首支商用燃料电池车队;在关键零部件上实现90%国产化率,业务遍布全国19省29市和德国、瑞士、克罗地亚、日本、马来西亚等全球多个国家。林琦笑说:“‘冷板凳’总算开始捂热了。”

不止重塑集团,在氢能行业有着诸多默默深耕多年的专精特新企业,靠着锚定目标的单点突破力,与耐得住寂寞的长期主义,不断锻造着我国在氢燃料电池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2年,氢晨科技发布了全球最大单堆300kW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能适用于49吨以上的重型卡车,进一步拓展了氢燃料电池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氢晨科技总经理易培云表示,电池电堆从最初的103kW提升到230kW,再突破到300kW,看起来只是数字的简单叠加,“但实际上每一次数字上的突破,都包括我们材料体系、制造体系和控制体系的整体重构与提升。”

纵览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电池电堆和系统、膜电极、双极板、催化剂等,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均有专精特新企业在“卡位”,这些企业都在提升国产化水平、打破国际技术封锁的方向上孜孜不倦地努力着。看似是一场春雨后的破土而出,实则都是地下深处经年累月寸积铢累的结果。

大企业聚焦“重”“大”问题

专精特新在氢能产业技术领域各个击破的同时,不少“头部企业”则致力于疏通解决行业内的“重”“大”问题——氢从何处来?用到哪里去?

制氢是氢能产业链的最前端,影响着氢能落地应用的成本问题,用氢成本降不下来,终端市场就难以打开。2022年年底,上海电气集团揭牌成立了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直指国产电解水制氢装备的制造问题。此后,氢器时代公司发布了两款新产品:单体产氢量每小时1500标准立方米的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单体产氢量每小时50标准立方米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备。

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冷伟青表示,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电解水制氢装备,实现了国产制氢设备的颠覆性升级和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具有高效、绿色、智能等特点,将大大提升国产电解水制氢装备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解决源头问题后,还需疏通末端的应用难题。“申能集团围绕‘三纵三横’战略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其中,‘三横’要解决的就是氢能的应用场景问题。”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迪南说。

据了解,申能集团在上海金山、奉贤化工区同步开展了“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氢源保障基地”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燃料电池汽车氢源保障项目。围绕加氢站建设,上海市初步规划的70座加氢站中,将约有17座由申能集团布点建设。此外,申能与包钢集团、北奔重汽、远见能源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包头氢能碳中和绿色工矿示范区项目落地,其中包括500辆以上氢燃料电池客车和重卡及配套的氢能基础设施。

“小巨人”与“大块头”双向奔赴

国家发改委2022年3月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目标到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达到约5万辆,且要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

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既需要行业内“大块头”转型发展的实力带动,也离不开领域内“小巨人”企业的冒尖突破。在氢能产业,这二者是在双向奔赴中携手前进。

2022年7月,重塑集团与中国石化销售公司、一汽解放签订了氢能交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依托各自在氢能供应、基础设施、整车开发、应用场景以及燃料电池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建立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打通氢能产业链条,引领燃料电池的示范应用。

“小巨人”提供技术优势、“大块头”拿出产业资源,“大”“小”结合迅速贯通产业上下游。此外,大企业的产融优势和资本市场的经验,也能迅速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发展难题。

2020年年初,申能集团入股氢晨科技公司;2021年11月,申能能创公司再追投,助力氢晨科技完成A+轮融资。对于专注于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生产、销售的氢晨科技来说,大企业的战略投资,让其获得了向精深发展的资金实力。反过来,对于“大块头”的申能集团来说,此举也促进了其氢能产业链的整合发展,这是一种共赢。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