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8月18日下午,海上院士讲坛第36期节目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功能介孔材料领域著名专家赵东元院士,聚焦未来能源问题,对如何高效清洁利用能源以及如何进行能源之间的结构优化进行了深度探讨。

该场论坛由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证券报、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协办,雅本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程战略支持。

“未来能源问题绝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过程,而是一定要先有科学的突破。”演讲伊始,赵东元院士循着从古至今的科学史脉络将基础科学的内涵娓娓道来。

在赵东元院士看来,创新是基础研究永恒的主题。针对当前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他直言“卡脖子是卡在科学精神”,需要破除“权威式”导向、鼓励解放思想,大胆地打破常规的思维,大胆地自由探索。不仅学以致用,还要学以致知、学以成人。

目前世界上84%的能源来自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石油长期保持主流能源地位。当下,我国能源主要依靠化石能源,我国对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73%,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也达到44%。在能源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双碳”战略被庄严提出。

赵东元院士认为,对于我国而言,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必由之路。“碳中和将倒逼能源及产业技术革命,过程工业迎来大发展。”他说。

当前新型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尚不能满足需求,赵东元院士这样比喻道:“新型可再生能源目前正处于婴儿时期,难以在短时间内挑起未来能源的重任。”在他看来,碳中和的实现以及整个能源革命中,化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源利用的实质是载能分子化学键的重排,能源转化与存储也依赖于不同分子物质间的转换过程。”

赵东元院士认为,未来的能源一定是建立在一次能源的依赖上。如何高效利用这些一次能源?他结合自身长期对介孔材料的研究介绍了如何利用介孔碳把硅包覆在一起形成碳硅复合负极材料的电池、如何利用介孔材料在重油催化上通过中间体转化成高质量的汽柴油。

“发展低碳能源,建设一个以化石能源引领的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求,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他强调道。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