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游泳、夜间健身、夜爬、夜骑……当“一边熬夜一边健康”成为新潮流,越来越多人选择在晚上走出家门、锻炼健身。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指导、人民网主办的“人民爱健身”平台发布的《2022国民健身趋势报告》显示,17:00-22:00是国民运动高峰时段,而广州等地的健身开启时间比全国还要晚一小时。此前,36氪调查统计全国八个城市健身时间发现,多数用户选择在夜间健身,深圳夜间健身人数比例更是超过70%。

健康追求叠加避暑需要,加之对于学生党、上班族等体育消费主流群体而言,夜间空闲时段较多,这些也解释了夜间成为体育运动高峰时段的原因。夜间体育运动正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使城市“夜经济”元素日趋元化,城市的烟火气更浓,同时,夜间运动又进一步聚集了人气,反过来促进了夜间消费的增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城市体育场馆开启“夜场模式”

为了满足人们夜间锻炼的需求,城市各类体育场馆的营业时间正逐渐延长。美团平台上的体育场馆基本在十点之后方打烊。在广州天体篮球城,每天分三个时段售票,其中17:30—21:30的夜间时段人数较多,票价也略高于其他时段;而不远处的天河游泳馆在夜间也迎来“下饺子”模式。

美团数据显示,7月以来,广州全市体育场馆迎来夜间预订热潮,夜间游泳订单量环比暴涨229%;唯品会上的游泳装备也迎来热卖,儿童泳装泳具销量同比增加67%,泳装、泳裤等销量也取得同比49%的涨幅。

全民夜间健身需求日增,催生了一批主打“自助”“智能”的24小时健身房。目前,广州已有超过20家24小时健身房,多开设在住宅楼密集的社区附近,无人值守,凭借自助刷脸或扫码进店,并安装自主感应的灯光空调系统。这种便利店式的健身房在降低开店成本的同时,更大程度地提升了用户的健身体验,满足“随时随地”的健身消费需求。

在此背景下,“24小时自助”模式的运动生意悄然流行起来,“24小时自助练舞室”“24小时自助台球室”等也应运而生,并成为潮流的代名词。多名顾客对此的评价是“24小时营业,非常适合我这种早出晚归的上班族”“空间私密安静,而且没有人推销卖卡”。

同时,政府积极派发运动消费券,也进一步点燃了市民的运动热情。

据了解,广州市体育局打造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群体通”每个月都会派送运动优惠券,今年五月份更是推出十万张运动优惠券,使用范围覆盖广州市11个行政区的300多家体育场馆。

此外,深圳今年6月启动了“第二届南山体育消费季”,通过体育专项活动、订场优惠券等模式,陆续派发总价1000万元的体育消费券,可用于“南山文体通”小程序上体育场馆的消费使用。

夜间室外运动激活周边场景消费

相比于室内运动项目,受白天高温影响更大的爬山等室外项目也越来越青睐夜间时段。

例如,“夜爬”已经成为不少山景区的标签,包括广州白云山、惠州罗浮山、深圳梧桐山、珠海板障山等在内的多个景区24小时全天开放,不少景区的评论区也成为大型“夜爬爬友”招募区。

夜间爬山、甚至露营通宵等待日出成为新潮流。据了解,每晚零时,白云山摩星岭景区会开放三天内0:00-8:00时段的门票预约,限额500人次,约满即止。而摩星岭顶夜间最大承载量为200人次,不少夜爬游客为上山观景排队等待。

夜间骑行成为也逐渐成为潮流。据了解,广州花都区自行车爱好者协会几乎每周都会组织一次夜间骑行,花都湖公园、芙蓉度假村、赤坭镇、花山镇等正成为当地人的热门夜骑打卡地。

作为一项老少皆宜、入门门槛较低的运动,骑行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群体的加入。据《2021年中国运动自行车调查报告》,尽管18-40 岁的青壮年人群依然是自行车运动的主要群体,但自行车运动群体的“老龄化”趋势已在逐步显现。

骑行运动的火爆拉动了自行车热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国内自行车销量同比增长约130%,不少万元档位的顶级品牌自行车甚至“一车难求”。

一方面,夜间体育运动正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使城市“夜经济”元素日趋多元化,城市的烟火气更浓。根据广州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6月,广州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收21亿,同比增长超过20%。

另一方面,火爆的夜间运动进一步又聚集了人气,反而促进了夜间消费的增长。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沙面、广州塔、琶洲大桥等夜间商业较为繁华的地段同时也成为夜骑打卡胜地,夜间商业与夜间运动高度重合,夜骑之后吃宵夜、健身后补充能量,也带动了周边餐饮、购物、娱乐等业态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夜间体育消费还面临品牌效应不突出,如何优化场馆布局、实现体育与城市商业更好互促、完善夜间体育场馆的安全管理等也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2021年,广州印发的《广州市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对此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包括连片提升天河体育中心等消费地标,全面整合传统和新兴体育活动资源,优化体育场馆布局,完善体育消费设施,注重在兴建、培育和提升城市商圈品质过程中融入体育元素,丰富体育消费场景。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