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进去的是质朴,捧出来的是雅致。一件瓷器,蕴藏着中国古代的智慧和审美。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享有中国五色土(北方紫砂)之乡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依托资源和人才优势,助推陶瓷产业异军突起,正加快打造“北国瓷都”。近日,记者来到依安县,感受陶瓷的独特魅力及其产业发展之势。

“黑龙瓷”展现东北泥塑文化

在位于依安县陶瓷产业园的黑龙江省辽金源陶瓷有限公司,有一处东北风格浓郁的“黑龙瓷”制作工作室。工艺大师王琦正在精心雕刻瓷器瓶上的图案,室内还摆放着工具、模具和待烧的半成品。

57岁的王琦是“中国传统工艺大师”,从5岁就开始接触“泥巴”。“我姥爷和舅舅是‘瓦盆匠’,常和泥巴打交道,能够烧制出各种花盆、瓦盆等器皿,他们是我的启蒙老师。”王琦说。

王琦真正的创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粗陶泥塑是我国东北地区独有的泥塑文化,它的创作主要来源于民间现实生活,集中体现东北地区民风民俗,反映东北人粗犷豪迈的性格特点。

“在陶瓷身上镌刻着这片黑土地的发展和变迁,本地的陶土、文化题材加上本地的艺术家,三者融合在一起,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艺术表现形式。”王琦说。

王琦以依安县所特有的五色土为原料,设计出具有东北特色的器形、釉色,烧制形成独具一格的瓷器,将其命名为“黑龙瓷”。“黑龙瓷”现在有瓶、鼎、茶具等形式,设计富于个性化,新颖有趣,受到市场欢迎。

2005年,王琦陶艺工作室正式成立。“成立工作室对我而言意义重大,这里环境宽敞明亮,设备齐全,适合陶瓷研究与创作。”王琦说,“有了工作室就有了带徒弟的场所,能更好地把陶瓷技艺传承下去,同时又起到了宣传、普及的作用。”

2017年,依安县举办首届陶瓷文化节。身为陶瓷节组委会成员的王琦,不仅要负责省内陶瓷大师的邀请与文化节的场馆布置,还要在艺术节现场带领学生进行泥塑表演。为展现出作品中鲜明的东北特色,他们在一个半月内完成并烧制出“东北八大怪”系列作品。

谈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王琦说:“耐住寂寞、精益求精、孜孜不倦、追求完美是我对‘工匠’二字的理解。在未来继续带好徒弟、做好教学工作、传承技艺文化、为陶瓷产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打造地域陶瓷品牌,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老瓷器厂迎新生

在依安县依烽特种陶瓷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正在奏响一曲泥与火的变奏。一组组摆放整齐的防风打火机配件,在窑炉中经过煅烧后,即将打包,走向市场。

依烽特种陶瓷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氧化铝为原料的高等级陶瓷研发制造企业,今年2月末全面组织复工生产,重点生产的氧化铝陶瓷配件目前正在全力生产,确保完成全年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依安县依托资源优势、载体优势、品牌优势,不断做优做强陶瓷产业,加快形成“双十亿”规模。走进依安陶瓷博物馆,我们逐渐感受到神秘面纱下的“北国瓷都”真容。

早在1958年7月,依安陶瓷制品厂已经建厂,这个厂利用当地的五色土加上外地运进来的原料,烧制缸、盆等制品。

1987年,一个储量巨大的高岭土矿带在依安被发现。高岭土是一种以高岭石族黏土矿物为主的黏土和黏土岩,因在江西省景德镇高岭村最早发现并利用而得名。高岭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等理化性质,主要用于陶瓷等生产。

然而在当时,高岭土矿带的发现并未给依安县陶瓷产业带来转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安县的高岭土只用来生产简单的大缸和坛子,产量虽多,但效益差,甚至还大量售卖原料。

1995年,依安陶瓷厂因产品滞销和亏损破产。拥有几十年制瓷经验的依安人没有放弃对这门手艺的偏爱,依安陶瓷制品有限公司随后筹建,然而公司最终因没有跟上陶瓷市场发展趋势而倒闭停产。

“充分利用珍贵的高岭土资源、全力发展完整的陶瓷产业链是依安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唯一出路。”齐齐哈尔市副市长、依安县委书记周长友说,依安县通过挖掘陶瓷产业优势、资源禀赋,整合企业、市场、品牌等要素,筑巢引凤。同时,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在建筑瓷、日用瓷、艺术瓷、包装瓷、特种瓷等品类加大了创新研发力度。

2014年,投资5.5亿元的黑龙江省首家中高档内墙砖生产企业齐齐哈尔百佳居陶瓷有限公司落户依安县陶瓷产业园,单生产线单日产能达3万平方米,成为东北地区规模较大的内墙砖生产线。

如今,陶瓷产业已成为依安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依安县城内一条名叫“金街”的街道是这个产业欣欣向荣的见证。街道两侧,陶瓷工艺商店一家挨着一家,它们大都是“前店后厂”式的陶瓷工作室,生产的产品以日用及工艺美术陶瓷为主。

打造“北国瓷都”进行时

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依安县陶瓷产业不断汇集技术、人才等资源力量,昔日以廉价大缸为主的制瓷业,早已被打造“北国瓷都”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所替代。

2015年,依安县为发展陶瓷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聘请江苏宜兴的陶艺大师在依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开展免费陶艺培训。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艺美术师诞生,更有农民因此完成从“农把式”到“陶艺师”的转变。

白银杰就是其中的一位。白银杰过去以种地为生,是普通农民。从小喜欢搞文艺创作的他剪过窗花、写过春联、做过木雕,有一定的技艺基础。在参加依安县陶艺培训后,白银杰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陶艺师”。“每个月能有5000多元的收入,比种地强多了。”白银杰说。

在依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紫砂壶制作培训班内,一批学员坐在桌前,正用双手用力拍着泥条,制作着紫砂壶的壶嘴和壶把。目前,这家学校已开办陶瓷初、中、高级专业培训班,学员源源不断,许多学成的学员就在当地陶瓷企业工作。

随着依安县陶瓷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精美的高附加值工艺陶瓷持续拉动就业,推动了产教融合,带动了农民增收。

为加快陶瓷产业发展,依安县规划了总面积28平方公里的依安陶瓷产业发展基地,功能设置为陶瓷工业生产区、商服生活区和休闲度假区。陶瓷工业区规划面积为10.84平方公里,以东北三省、内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日韩市场为目标市场,建设东北部大型陶瓷生产、出口基地。

周长友说,力争到2025年,依安县日用工艺陶瓷产业在总量、结构、自主创新及与文化旅游融合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建设艺术化日用瓷生产线5条,大师工作室20个,达到年产高端包装器具2000万件,日用瓷、工艺瓷和紫砂陶1000万件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10亿元,安排就业8000人,叫响具有地域特色的“龙瓷”“紫陶”品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