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嘉

生猪出栏量占上市猪企出栏量总和约四成、行业深度亏损时仍赚得超60亿元的净利润、负债率增加却未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猪老大”牧原股份的财务数据再度遭受质疑。6月1日,牧原股份发文两万字“自证”,表示公司现金流可以满足公司日常营运资金需求,能够覆盖短长期偿债需求,公司整体流动性风险可控。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经不是牧原股份第一次在财务数据方面遭受质疑了。从财报数据上看,牧原股份的现金流有些“扑朔迷离”:2021年,在国内其他上市猪企亏损的情况下,其仍收入788.9亿元,盈利69.04亿元。但是,牧原股份的有息负债余额525.9亿元,同比增加67.94%,资产负债率为61.3%。这或许也意味着,牧原股份要拿出近六成的收入用来还债。

“生猪价格连续几轮探底,几次亏损下来,此前外购仔猪的企业几乎把‘家底’掏空了。”某上市猪企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生猪价格在15元/公斤上下,即使是成本最低的牧原股份,养殖成本也在16元/公斤,目前国内猪企几乎都面临越卖越亏的局面。

同时,随着生猪价格的下跌,牧原股份的亏损或会进一步加大。生猪价格从2021年初的最高35元/公斤下降至2021年10月的11元/公斤,目前在15元/公斤左右。2022年一季度,牧原股份亏损了51.8亿元。

在此情况下,如何稳定现金流?牧原股份在对深交所问询函中称,截至2021年年末,公司营运资金需求约为14.23亿元,货币资金余额为121.98亿元,能够覆盖营运资金需求;已获得融资授信总额度为620亿元,已使用授信额度为398亿元,未使用授信额度为222亿元,融资授信资源储备较为充足;公司储备债券批文合计220亿元,截至目前批文额度尚未使用。

业内人士认为,即使牧原股份目前的现金流能够维持短期发展,但从长远看也有隐患。一位牧原股份的机构投资者对记者表示,从牧原股份的财报数据来看,除了债务,还令外界担心的就是牧原股份并未给存货做计提跌价准备。当生猪价格下跌导致企业亏损时,企业没有给这部分亏损流出保底的资金。目前生猪市场行情并不乐观,外界也很难对牧原股份的承受能力表示乐观。

对此,牧原股份解释称,公司的生猪销售业务采用“钱货两清”的销售结算模式,因此主营业务具有良好的经营现金流创造能力。“言外之意就是企业养了多少头猪就能卖出多少头猪?牧原股份一直在扩产,而且存栏的生猪明显大于出栏的生猪,不做计提跌价准备十分不合理。”上述投资者表示。

那么,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亏损?目前,对牧原股份来说,扩产带来的资金风险或是其应该关注的问题。在2022年一季度已亏损超过50亿元的情况下,牧原股份仍在大规模扩产。牧原股份表示,预计2022年出栏生猪5000万头至5600万头。

扩产规模越大意味着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将越大。“牧原股份4月销售一头生猪亏损超300元,单月亏损金额超20亿元,以此来看,牧原股份在今年前4个月,便已亏完去年一整年的利润。”上述国内某上市猪企相关负责人表示:“逆势扩张是为提前抢占新一轮‘猪周期’先机,但目前行业亏损非常严重,各家猪企都在合理规划产能、适当减产。牧原股份的后续扩产确实会给现金流造成一定压力。”

此外,在生猪养殖盈利困难的情况下,牧原股份新投入的屠宰业务也难见“回本”。牧原股份表示,其屠宰板块2021年未实现盈利,主要原因是2021年多个屠宰厂建设与投产的前期费用较高,以及行情下跌带来的损失。公司在屠宰业务板块没有设定具体的利润目标,也暂无向屠宰下游食品加工板块拓展的明确规划。2022年至今,其屠宰肉食板块亏损3亿元左右。

“布局屠宰业务也会加重企业现金流的压力。”国内某上市猪企屠宰加工业务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因为屠宰行业重资本、重费用,企业为达到基础的宰杀数量,保证现金流的稳定,部分企业会选择降价提量,保证自己的基础宰杀量,导致农批市场的生猪供应量增加,白条猪肉均价降低,加剧了生猪市场的供大于求、生猪行情的弱势。屠宰业务的盈利也会降低,还会向上游养殖端去压缩成本,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猪行情的低迷。”

(文章来源:中国商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