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株的传播警示新冠防疫工作任重道远,加强接种新冠疫苗能有效降低人群的感染和死亡风险,是重要的防疫手段。

2022 年春季,新冠Omicron 变异株的传播使全球确诊人数空前激增。但随着新冠疫苗接种不断推进,真实世界的数据显示出全程接种以及接种加强针能有效降低人群的感染和死亡风险。据CDC,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和死亡的风险是接种加强剂的完全接种者的13.9倍和53.2 倍,是未接种加强剂的完全接种者的4.0 倍和12.7 倍。

集全球之力,“传统+创新”四大技术平台快速孵化各具优势的数十款新冠疫苗。

出于防疫需要,新冠疫苗研发周期从常规的10 年缩短至12-18 个月。目前全球已有24 款获批上市或紧急使用,主要采用了4 种研发平台:①灭活疫苗,优点是工艺简单、技术成熟、稳定、安全,缺点是扩产慢、需要多次接种;②重组蛋白疫苗,优点是易扩产、耐受性好、安全、稳定,缺点是免疫原性弱、一般需要佐剂增强;③病毒载体疫苗,优点是安全高效、成本低、工艺简单、接种形式多样,缺点是“预存免疫”可能会影响到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强度从而影响保护效果;④mRNA 疫苗,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技术,能诱导多种免疫保护机制,安全性高、扩产快,缺点是稳定性较差。

国产新冠疫苗当前在病毒载体、重组蛋白、灭活三条路线的研发进度世界领先,多款疫苗实现产业化及海内外销售。

(1)由国药中生和北京科兴研发的三款灭活新冠疫苗在同类疫苗中最早被纳入WHO 紧急使用清单。目前两家厂商合计年产能超过40亿剂,并在近百个国家/地区获授权/紧急使用,是国产新冠疫苗出海的先驱。

(2)重组蛋白新冠疫苗是热门赛道,国内厂商中智飞生物进展最快,其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已在国内获批18 岁以上人群序贯加强针以及附条件上市。目前年产能在3 亿剂左右,除了供应国内的基础免疫以及加强针接种,还出口多个国家。同赛道还有三叶草生物,2021 年9月Ⅱ/Ⅲ期临床试验达到疗效终点。公司还启动了疫苗作为同源加强针以及序贯加强针的临床试验,数据有望于2022 年上半年披露。

(3)由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和康希诺合作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于2021 年2 月在中国附条件上市,又于2022 年2 月获批序贯加强针。公司在上海以及天津的工厂合计年产能2~3 亿剂。

另有多条国产新冠疫苗研发管线已进入临床后期并初具规模化生产能力,有望在政策支持下加速上市。

疫情反复的背景下继续推进疫苗基础接种以及加强针的接种仍十分有必要,因此国内新冠疫苗研发进展较快的几家企业同样值得关注。

(1)mRNA 疫苗路线研发进展最快的企业:沃森生物与艾博生物。

二者合作研发的mRNA 疫苗已在多个国家获得Ⅲ期临床试验批件,且即将具备约4 亿剂的年产能。此外,还有艾美(丽凡达)的mRNA新冠疫苗正处于临床I 期研发阶段;斯微生物研发的mRNA 疫苗具有独特的LPP 递送系统,针对野生株的第一代mRNA 疫苗一期临床试验已经结束,正在上海建设三个产业基地合计年产能2~4 亿剂。

(2)其他进展较快的管线有:阿斯利康/康泰生物合作研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获印尼基础免疫及加强针紧急使用许可;万泰生物/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合作研发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进入临床III 期;丽珠集团/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冠病毒融合蛋白疫苗III 期中期数据显示良好保护力;华西医院/威斯克合作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厂房筹建中;瑞科生物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ReCOV 菲律宾II/III 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首批受试者入组及研究疫苗接种;艾棣维欣/Inovio 合作的DNA 疫苗已建立生产基地。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①已经获批紧急使用/附条件上市的公司,将立即从基础免疫的持续推进亿剂加强针的接种中收益,标的包括:智飞生物、康希诺、康泰生物。我们2022 年2 月11 日发表智飞生物深度报告《代理起家锤炼营销能力,自研产品打造第二生长曲线》,持续维持“买入”评级。②研发进展较快、初步具备产业化能力的公司,可能受益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加速上市,不仅可以受益于疫苗推广带来的销售收入,一旦创新的技术平台得到验证,企业后续其他疫苗的研发也将受益。相关标的包括:复星医药、万泰生物、康泰生物、沃森生物、丽珠集团、三叶草生物等。

风险提示

临床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疫苗安全性风险、接种意愿下降风险等。

(文章来源:华安证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