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消息提振,23日开盘后氢能板块强势拉升。截至收盘,恒光股份、雪人股份、粤水电等10余只股涨停。业内分析,氢能产业规划出台让多维度政策体系完善,强化投资者对氢能产业发展的信心,提振产业长期预期,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有望迎来突破,燃料电池汽车为短中期氢能需求主要增量。
氢能产业规划点燃市场情绪
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氢能产业发展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
规划进一步明确各阶段目标,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
图为3月23日氢能板块个股涨幅榜
受此消息提振,当日新能源产业链全线走强,其中氢能板块更是一马当先。截至收盘,板块内雪人股份、粤水电、浙江新能、京城股份等10余只个股封住涨停,恒光股份、昇辉科技更是收获“20cm”涨停板,雄韬股份、欧陆通、全柴动力等涨幅在5%以上。
“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有助于改善行业发展预期,催化市场情绪。”中信证券氢能首席分析师祖国鹏认为,联合去年8月底启动燃料电池示范应用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氢能产业规划,氢能行业的政策体系已逐步完善。行业“游戏规则”和政策体系的确立,有助于激励规模化、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也有助于强化投资者对氢能产业发展的信心,提振产业长期预期。
光大证券认为,氢能产业链所涉及的环节和应用场景众多,发展空间广阔,未来有望成为万亿级市场。据其测算,到2050年我国氢能供应端市场规模达到1.3万亿元,制氢端市场规模可观,氢能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可再生能源制氢有望迎来突破
当前,煤制氢是首要的制氢方式,占比约64%;其次为工业副产氢和天然气制氢,分别占比21%、14%。本次规划将清洁低碳作为氢能发展的基本原则,提出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将发展重点放在可再生能源制氢,并提出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
“氢能存在的基础是可再生能源,若继续采用煤炭、天然气制氢,氢能就没有存在意义。实际上,制氢属于高耗能过程,可以通过在大西北戈壁滩建设风电、光伏基地,将其制成绿氢,通过储存、运输等方式输送到东部地区,这是氢能发展的最终归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说。
随着大规模的风电、光伏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将迎来突破。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2030年,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成本将低至15元/kg,具备与配套CCUS的煤制氢竞争的条件,未来电解水制氢竞争力凸显;206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产量将提升至1亿吨,占2060年氢气年度总需求的77%。
可再生能源制氢为相关产业链带来新一轮催化。纳尔股份当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随着氢能源产业链日渐成熟,公司将深入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布局燃料电池、PEM电解水制氢领域核心材料、零部件及关键装备,实现氢能源底层技术及产业化的长远布局。
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应用市场突破口
氢能应用场景广泛,燃料电池汽车为短中期氢能需求主要增量。目前,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迅速,我国在全球燃料电池客车和商用车细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据了解,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系统占据整车成本的65%,远高于锂离子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占比。近年来,伴随优秀国产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的崛起,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国产化水平持续提升,燃料电池的价格快速下降。根据GGII在2021年初的分析,2020年我国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的价格已经实现30%-50%幅度的下调,2021年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有望继续降价30%左右。
虽然现阶段燃料电池成本较高,其推广应用依赖政策和补贴。但根据车百智库的测算,燃料电池车辆的成本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成熟而下降,2030-2050年,其生命周期成本将在物流车、客车、重卡和乘用车领域逐步超过纯电动的车型。
中信证券指出,2021年随着示范应用政策的落地,氢能企业对补贴金额和产品定价更为明确,燃料电池车产业链订单显著增加。在产业中长期规划及“双碳”目标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和国企也有望积极推进氢能项目和“减碳”应用的落地。我们预计燃料电池车2022年新增量有望达到8000-10000辆的水平,其中氢能重卡无论是在补贴金额还是在应用场景上都有明显的推广优势。此外,制氢、电解槽及储/运/加产业链设备出货量也将随车辆放量而加速,产业发展有望按下快进键。
天风证券首席汽车分析师于特认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上游氢能源行业符合我国能源转型需求,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产业链上下游均为有良好前景的蓝海市场。根据发展规划测算,2020-203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的增长空间有望达10年百倍,建议关注布局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企业,以及布局氢燃料电池整车研发与应用,掌握核心技术的整车企业。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