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阿新正在写今年的工作计划,计划主题是“为扭亏为盈而战!”
总结过去一年煤电行业的经历,在煤电厂工作了整整12年的阿新用了八个字来形容:“从未见过,被吓到了。”
阿新是个七零后,是华南某国有火电厂的一名中层干部,负责参与该电厂运营的管理工作。2021年,煤炭的供不应求、价格屡创历史新高,使得该电厂净亏数百万,这在该电厂十年余的历史中尚属首次。
“公司从上到下,都感受到了压力。”阿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2021年的公司年度工作总结会上,会议强调最多的一点是,今年力争避免亏损再现,同时要实现转亏为盈。他同时透露,2021年公司的年终福利比往年少了,其中年终奖少近两成。
这正是过去一年全国煤电企业的真实写照。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受煤价上涨影响,过去一年,有的煤电上市公司出现了百亿元的亏损。
煤炭究竟去哪儿了
从业以来,阿新第一次碰到电荒还是在十年前。造成此轮电荒的主要原因是,过去一年,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用电需求增长超预期。
在这种情况下,煤电以不足50%的装机占比,支撑了75%的高峰用电负荷。但由于煤电供需持续紧张,库存下降,价格飙升,煤电兜底保障作用减弱,对电力供应安全造成影响。
谈及煤炭库存,阿新印象极为深刻。“因为煤炭库存不足,我们电厂的两台机组不得不临时停机。”他说,“这是我从业以来,首次碰到因为煤炭库存不足而停机的现象。”
在那段日子里,阿新和同行之间聊的话题很多都是“你们的库存还有多少”?“煤炭究竟去哪儿了”?“准备去哪儿找煤啊”?
煤炭供不应求,煤价随之暴涨,而且几乎是一天一个价。2021年下旬,陈友新天天盯着煤炭价格的走势,眼睁睁地看着煤价破千到破两千的过程。这同时也他从业以来首次见到煤价如此上涨的奇观。
2008-2012年电荒期间,5 年平均煤价也只有 723 元/吨,从未突破过 1000元/吨。其中 ,2008 年均煤价 645 元/吨,增幅 61%。而 2021 年 1-10月平均煤价1049 元/吨,相比2017-2020正常年份均价591元/吨,增幅已达 77%。
“煤电矛盾”虽由来已久,但近几年其实一直处于相对稳定期,电煤价格问题并不被业外关心,业内亦无激烈争议。唯进入 2021 年 9 月以来,秦皇岛 5500 大卡动力煤价从 2020 年均价 577 元/吨一举冲高到 2600 元/吨,引发大批电厂亏损停发、形成新一轮电荒,煤价问题才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煤炭价格不断飙升,直接打击了阿新所在电厂继续买煤发电的积极性。“我们当时已经开了几次会议,打算派人到贵州和内蒙等地去买煤。但煤价不断上涨,电厂上网电价却一成不变,这就意味着电厂每发一度电就亏损将近一毛钱。经反复核算后,电厂决定放弃买煤计划。”他说,“电厂这样做也是一种市场行为。”
和阿新所在的电厂一样,部分煤电厂也因为煤价过高而干脆选择临时停机,静静地等待着政策调控的到来。
这进一步加重了本已紧张的用电需求。“拉闸限电”和“有序用电”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
而对于社会舆论关于煤电企业缺乏发电积极性的批评,阿新觉得“这实在有点冤”。在他看来,煤电企业当时选择那样做也是一种市场行为。
新方向
“据我所知,去年,几乎所有的煤电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阿新说,“最近同行见面或聊天,问的很多都是‘你们去年亏了多少’‘年终奖受影响吗’之类的问题。”他同时透露,开源节流也是他们电厂今年的主题。“我们已经亏不起了。”
就像阿新所说的一样,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官方资料梳理发现,2021年,在A股多家煤电上市公司出现大幅度亏损或利润大幅度下滑。
比如,华能国际(600011.SH)发布公告称,预计2021年净利润亏损98-117亿元;大唐发电(601991.SH)公告称,预计2021年净利润亏损90-108亿元;华电能源(600726.SH)发布公告称,预计2021年净利润亏损约30 亿元。
这背后,主要是受燃煤价格暴涨影响。以华电能源为例,2021年,该公司燃料成本同比增支约11 亿元。与此同时,该公司发电量同比下降减利约3 亿元。
在春节来临的前几天,阿新在一次聚餐中才知道,当初和自己几乎同一时间进入煤电企业的三个朋友,已经在几个月前陆续离开了煤电圈。“其中有两个去了新能源公司,一个去了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他说,“属于煤电的光辉岁月早已经过去了。”
最新公布的能源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1月26日,国家能源局官网挂出的2021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8亿千瓦,同比增长7.9%。其中,作为传统能源的火电(主要以煤电为主)发电装机容量12.9678亿千瓦,同比增长4.1%,只有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长20.9%的1/5,增幅在其他能源排名中垫底。
“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说煤电属于电老虎,那么现在我看是病猫。”阿新认为,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煤电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小,利润也越来越薄,未来是属于新能源时代。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