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按照今年10月份银保监会的最新规定,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推进存量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整改,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面符合规定各项要求,不符合新规有关条件的主体和产品2022年1月1日起不得通过互联网渠道经营。

这也意味着,随着本月的结束,互联网人身险新规过渡期也将一并到期。

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已经有17家保险公司宣布明年1月份起正式暂停互联网人身险业务,其中包含7家财险公司以及10家寿险公司。而最后两天,“暂停名单”或将继续增加。

根据今年10月银保监会正式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人身险将被划定多条监管“红线”。

例如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20%,且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达到B类及以上;连续四个季度责任准备金覆盖率高于100%;公司治理评估为C级(合格)及以上等。

在产品方面,新规还明确规定范围仅限于意外险、健康险(除护理险)、定期寿险、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寿保险(除定期寿险)和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保险,以及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人身保险产品。

特别是对于经营十年期以上的普通型人寿保险的保险公司,新规还进一步要求: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150%,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100%;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溢额超过30亿元;连续四个季度(或两年内六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A类以上;上年度未因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受到重大行政处罚;保险公司公司治理评估为B级(良好)及以上。

据统计,在上述多条“红线”约束下,不少中小险企被拒之门外,能够继续经营该业务的仅剩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且资本雄厚的大中型寿险公司。根据申万宏源针对新规的分析,按照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满足新规要求的险企或仅剩22家。

西部证券研报显示,2020年,目前共有87家保险公司销售互联网人身险产品,2020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业累计规模保费2111亿元,同比增长13.6%。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可能致使互联网保险业务短期受到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高门槛、细规范、严监管将利好业务布局完善的大型险企,中小险企受限于服务能力及经营范围,将面临一定发展困境。

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葛玉翔也表示,互联网人身险新规的实施,限制了部分中小险企以低成本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渠道扩张业务规模,预计未来分支机构审批重要性愈发提升。同时,线上和线下渠道分离经营和监管的趋势愈发明显,传统代理人渠道升级将进一步加速,中高净值客户群体是下一阶段保险公司竞争的焦点。

另值一提的是,近期,不少社交平台出现了以“停售”为卖点、引导消费者赶在年底前投保的营销内容,且在12月份,不少互联网保险平台咨询人数出现明显上涨,保险经纪人成交保费也上涨近4倍,且多数热销的高性价比产品均来自中小险企。

头图来源:图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