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金工严选 ,作者华安证券金工团队
沪深300增强ETF:Alpha + ETF
沪深300指数增强ETF可能兼具沪深300增强基金和沪深300ETF两者的优势。和指数增强产品类似,300指数增强ETF在控制跟踪误差下,能以较大概率获取正向超额收益。和ETF产品类似,300指数增强ETF也能保持产品较好的流动性和工具属性,使投资人便捷地进行场内交易。产品预计会成为300ETF有利的竞争产品,进一步扩充了沪深300产品线的投资工具。
国泰基金具有丰富的指数产品管理经验
国泰基金即将发行300增强ETF,拟任基金经理为梁杏、谢东旭。国泰基金的指数量化团队具有丰富的运作经验,公司旗下产品线齐全。截止2021年11月12日,ETF产品规模已经达到955.42亿,规模处于市场领先水平。基金经理有丰富的指数增强产品管理经验,目前管理了两只指数增强产品表现都比较优异。截止2021年6月30日,国泰沪深300指数增强A累计收益率为54%,年化超额收益率为9.1%,年化跟踪误差为3.6%,位于同类产品前列。
风险提示
本报告基于市场公开数据进行测试,模型结果不构成投资建议。未来市场风格可能切换,模型可能失效,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1、消费复苏在望,低估值大金融仍可期
2021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强烈的风格切换。以食品饮料和医药为代表的消费股发生大幅回撤,机构抱团出现松动,周期和新能源板块强势崛起,呈现宽幅震荡的结构性行情格局。在“经济逐步放缓+政策正常化边际回收”的宏观环境下,后市应重点关注景气回升的消费板块以及估值性价比较高的银行板块。
沪深300相对A股市场超配大金融和消费板块,在主流宽基指数中盈利处于中高位置,估值处于市场低位,投资性价比高,符合后市中长期风格。截止2021年11月12日,目前沪深300指数的PE(TTM)和PB(LF)分别为13.07倍和1.57倍,无论是对比中证500、创业板等A股宽基指数,还是对比海外标普500、纳斯达克等全球股票指数,估值都处于较低水平,具备长期的投资价值。
随着国内防控工作的持续展开,疫情的传播传染迅速得以有效遏制,经济社会的重心和天平指针也逐渐从疫情防控偏转到经济发展。然而,消费恢复却一直不及市场预期,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需求在逐步抬升,储蓄率的提高直接遏制了消费数据回暖,预计明年消费会逐步回归正常化,涨价逻辑将支撑消费板块崛起,景气度将底部回升,具体来讲:
(1) 近期食品出现涨价潮,自10月以来,以小麦为主的原粮价格大幅走高,多家上市公司纷纷提价,本轮提价较为集中,且幅度较大。食品行业一般由细分赛道龙头率先提价,从而带动整体的行业性涨价。自10月12日起,海天味业宣布涨价后,洽洽食品、恒顺醋业、安琪酵母等多家食品龙头公司纷纷宣布涨价,提价幅度最高达19%,涵盖调味产品、冷冻食品、休闲零食等细分领域,预计涨价潮将持续蔓延。虽然提价对于销量的影响还尚待观察,但从历史上看,偏刚需的日常消费品的销量受提价影响较小,提价往往会带动食品行业的盈利提升,因此消费行业景气度回升可期。
(2)通胀预期抬升助力消费回暖。近期,CPI和PPI数据双双逐步回升,10月CPI当月同比1.5%,PPI当月同比13.5%,均处于上升态势。预计2022年CPI将逐级抬升,通胀预期再起,经济向好带来需求扩大,CPI和PPI同步上行,上游成本传导至下游,涨价逻辑下,带来下游消费的企业盈利预期改善。
低估值银行表现稳健,可配置作为防御手段。当前配置银行的核心逻辑:一是低估值,截止2021年11月12日,银行PB为0.64倍,PE_TTM为5.38倍,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具备绝对的性价比;二是随着地产预期转暖的催化,将带动银行长期资产质量预期改善,此外银行自身利润增速在逐步回升,使得处置不良的资源也更为丰富。因此,在年末布局向明年切换的节点,配置部分银行也可作为防御降低波动。
2、沪深300指数配置价值凸显
2.1 指数编制优选蓝筹白马
沪深300指数是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重要市场宽基指数,它由沪深A股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股票编制而成。沪深300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每半年对样本股进行调整,于2005年4月8日正式发布。
沪深300指数的编制方法如下:
(1)样本空间
指数样本空间由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非 ST、*ST 沪深 A 股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组成:
科创板证券:上市时间超过一年。
创业板证券:上市时间超过三年。
其他证券:上市时间超过一个季度,除非改证券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在前30位
(2)选样方法
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主要为规模大、流动性强的股票,按照该方法筛选出的样本股往往具有业绩稳定、盈利较好、回报较高的特点,为典型的“蓝筹白马股”,因其高成长、低风险而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收到投资者青睐。具体的选样方法为:
对样本空间股票在最近一年的日均成交额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50%的股票。
对剩余股票按照最近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选取前300名股票作为指数最终样本。
(3)指数调样
沪深300指数的样本股会每半年进行一次审核,一般在每年5月和11月的下旬进行,调整实施时间分别是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每次进行调样时,股票调整数量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0%。
2.2 沪深300的收益风险比高
图表4为2014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12日沪深300指数与其他市场主要宽基指数的历史走势对比,起始点为2014年1月1日,基点均为1。可以看到,沪深300指数受到2014-2016年间小市值因子的影响,使得整体表现相对不及中证1000和创业板指,不过在2016年之后大市值股表现逐渐回暖,沪深300指数走势强势,一路上扬,截止2021年11月12日沪深300指数净值为2.11,居各指数前列。
自2014年1月1日到2021年11月12日,沪深300指数年化收益率为10.15%,居各指数前列,年化波动率为23.21%,为各指数中最小。沪深300指数夏普比率为0.44,最大回撤为-46.70%,在各指数中表现靠前,表示其收益能力强、稳定性好。
具体来看指数分年表现,沪深300指数的区间年化收益率在2015年收益率不及中证500和中证1000,在大部分年份中均位于指数前列,波动率则始终为各指数中最小,显示出指数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沪深300指数的夏普比率也在大部分年份中优于其他指数,最大回撤则保持在各指数中最小。综合来看,沪深300指数整体表现位于主要宽基指数前列,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
2.3 沪深300的盈利能力处于中高水平
盈利水平方面,沪深300指数2021年中报毛利率为19.07%,略高于中证500和中证1000,净利率则为12.16%,优于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7.13%和6.29%,仅次于创业板指的13.75%,指数盈利能力较强。
基本每股收益方面,沪深300指数为各指数中最高,达到0.51,中报ROE为6.08%,仅次于创业板指。综合而言,沪深300指数的盈利能力处于全市场的中高水平。
2.4 沪深300的估值处于市场低位
截止2021年11月12日,沪深300指数的PE(TTM)和PB(LF)分别为13.07倍和1.57倍,显著低于中证500、中证1000和创业板指,处于估值低位。而盈利能力更好的创业板,估值则达到沪深4倍以上。综合基本面和估值来看,目前沪深300指数的投资性价比更高。
从指数成分股的市盈率(TTM)数量分布和市值分布来看,截止2021年11月12日,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PE(TTM)主要集中于10-40倍,中证500和中证1000成分股则分别主要集中于0-40倍和10-40倍。创业板指整体估值水平最高,成分股估值大量分布在40-100区间段内,另外在市值分布方面,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中有22.67%的总市值比例集中在0-10倍,远高于其他几个指数。
对于指数成分股的市净率(LF),其分布情况与市盈率(TTM)基本类似,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主要集中在0-4范围内,仍处于几个指数中较低水平。
3、沪深300指数增强ETF:Alpha+ETF
目前市场有多支指数增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以下简称指数增强ETF)等待发行,追踪的指数有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中证1000以及创业板指等。这个类型的产品兼具指数增强基金和ETF两者的特点,是一种使用系统化选股模型进行指数增强主动管理,同时采取ETF形式进行运作的基金产品,基金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基础上,力求获得超额收益。
现有指数增强产品主要集中在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上。根据2021年基金3季报,上证50增强有202亿,沪深300增强有509亿,中证500增强502亿,中证1000增强44亿,创业板增强26亿,其他指数增强产品419亿,新申报的指数增强ETF产品布局方向和现有的指数增强基金相似,也集中在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上。指数增强ETF产品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基金公司的产品线,也为市场带来更多的投资选择。
从策略透明度和持仓透明度来看,采取ETF形式运作的Smart Beta ETF策略透明,持仓也透明,每日披露PCF清单;而指数增强基金属于策略不透明,持仓也不透明的产品,只有最大跟踪误差限制和成分股最低持股比例限制,策略的灵活程度很高。指数增强ETF预计将位于两者之间,是一种策略不透明,但是持仓透明的新型基金产品。
从历史情况来看,指数增强投资策略能以较大概率获取相对指数的超额收益。我们对比了某300ETF、300增强基金平均表现(规模加权指数)、Smart Beta中业绩较为突出的某300价值指数基金。长期来看,三者均跑赢了沪深300指数。
三类产品的业绩各具特色,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同的投资体验。产品A是某只300ETF,特点是跟踪误差比较小,2013年以来年化跟踪误差在0.5%左右,每年稳定获得分红带来的超额收益,年化超额收益在1.8%左右;产品B是Smart Beta产品中长期表现较为突出的沪深300价值,价值风格明确,2015-2018区间超额收益突出,但风格切换时可能面临较大回撤;产品C为指数增强产品,长期超额收益高,同时超额收益相对比较稳定。
从今年情况来看,沪深300增强基金基本都获取了超额收益,不仅跑赢指数,收益也比沪深300ETF更高。截止2021/11/12,85.1%的沪深300增强基金相对指数取得了超额收益,超额收益率的中位数为4.41%、平均数为4.06%。而从年化跟踪误差来看,中位数为4.2%、平均数为4.9%,跟踪误差远小于主动权益基金。
根据指数增强基金的现有业绩,我们推测即将推出的指数增强ETF也会取得不错的超额收益,相对于采取完全复制法的沪深300ETF而言,采用指数增强策略的ETF在长期净值表现上会更具有竞争力,300增强ETF有望成为完全被动管理的沪深300ETF的一种替代工具。
ETF作为典型的被动指数基金,以复制指数成分、跟踪指数收益为核心。ETF基金跟踪某一特定的市场指数,投资目标明确,工具属性强,持仓透明度较高。跟踪同一指数的ETF基金产品业绩相似度高,分化较小。
普通股票型基金净值每日更新,而ETF基金在二级市场上每15秒刷新一次报价,可以实现实时申赎,流动性比较好。例如产品支持场内 “以物易物”的申购赎回模式,发生的是基金份额和所对应的“一篮子”股票的置换,流动性较强,买卖便捷;产品透明度高,日度PCF清单披露;产品仓位可以突破95%,在单边牛市中不容易跟丢指数。
现有指数增强基金面临的一个限制是股票仓位不能超过95%,根据历史数据统计,指数增强基金实际历史权益仓位(股票+期货)基本都在85%-95%左右。最高股票仓位限制可能会制约策略的收益,在指数大涨的行情下拖累基金净值,导致基金不能跟上股票指数的涨幅。采取ETF运作模式的指数增强ETF可以突破这个限制,进一步提高基金的收益。
我们做一个简单假设,以国泰沪深300指数增强A(000512.OF)为例,假设将基金的仓位由95%提升至100%,自2019年4月2日至2021年6月30日基金的年化超额收益率会从9.1%提升到10.2%,进一步扩大基金收益。
综上,我们预计沪深300指数增强ETF兼具沪深300增强基金和沪深300ETF两者的优势。和指数增强产品类似,300指数增强ETF在控制跟踪误差下,能以较大概率获取正向超额收益。和ETF产品类似,300指数增强ETF也能保持产品较好的流动性和工具属性,使投资人便捷地进行场内交易。产品预计会成为300ETF有利的竞争产品,进一步扩充了沪深300产品线的投资工具。
4、管理人具有丰富的指数产品管理经验
国泰基金即将发行300增强ETF,拟任基金经理为梁杏、谢东旭。国泰基金的指数量化团队具有丰富的运作经验,公司旗下产品线齐全。截止11月12日,ETF产品规模已经达到955.42亿,规模处于市场领先水平。证券ETF规模363亿,芯片ETF138亿,流动性位居市场前列。
此外,自2019年以来,国泰基金在行业/主题ETF上布局品种丰富,布局时点精准,期间共发行22只产品,其中18只取得正收益,17只相对沪深300取得超额收益。
基金经理谢东旭有丰富的指数增强产品管理经验,目前管理两只指数增强产品,分别为国泰沪深300指数增强A(000512.OF)、国泰中证500指数增强A(003760.OF),两款产品表现都比较优异。图表21为国泰沪深300指数增强的业绩表现,产品的业绩表现稳定,相对指数获得了不错的超额收益。自2019年4月2日至2021年6月30日,国泰沪深300指数增强A的累计收益率为54%,年化超额收益率为9.1%,年化跟踪误差为3.6%,表现较为优异。基金管理能力强,风险控制强,推荐关注。
风险提示:
本报告基于市场公开数据进行测试,模型结果不构成投资建议。未来市场风格可能切换,模型可能失效,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分级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头图来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