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野妇是一个形容农村妇女的贬义词,一般用村妇来形容农村妇女。村妇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诗《寄内》:“不如村妇知时节,解为田夫秋擣衣。” 元代吴西逸的曲《殿前欢》:“山鬼放揶揄笑,村妇唱糊涂调。” 鲁迅的《朝花夕拾·无常》:“一个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妇样,人家都称她无常嫂 。”
中国有大量的的农村妇女,其中农村留守妇女占很大的比例。农村留守妇女指的是因丈夫长期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它活动,而孤单地留居在农村的已婚妇女。中国农村“留守妇女”人数已达4700万,相当于韩国人口总数,人数之多令人咋舌。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改革开放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使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20年间,青壮年农民大规模进城打工、做生意,我国农村“男耕女织”的传统生存方式在许多地方已不复存在。但由于受户籍、住房、教育等约束,打工农民要携家带口在城市立足并非易事。所以,许多农民工不得不把家人留在农村,自己单枪匹马到城市闯荡。由此,农村便形成了一个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体的庞大留守群体,人称“386199部队”。
乡野村妇是一个形容农村妇女的贬义词。
乡野村妇一般用村妇来形容农村妇女。村妇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诗《寄内》:“不如村妇知时节,解为田夫秋擣衣。” 元代吴西逸的曲《殿前欢》:“山鬼放揶揄笑,村妇唱糊涂调。” 鲁迅的《朝花夕拾·无常》:“一个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妇样,人家都称她无常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