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自古以来,无数名人用诗画记录黄河伟岸。而黄河水哺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承载了厚重的华夏历史,传递了无数非遗文化。

当前,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了现代化进程,人们快节奏生活却让很多人遗忘了古典,加之宣传不到位等原因,黄河流域的非遗技艺、传统手工艺,与大多数人的距离感更强,这也导致非遗文化无法“破圈”。

反观李宁、花西子、茶颜悦色等用国风设计成功的消费品,直到年初火爆海内外的《唐宫夜宴》,已经证实“设计界的国潮是躯体,非遗中的国潮才是灵魂。”而黄河IP,同样大有可为。

为了让年轻人更多的了解非遗文化,抖音电商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用科技的手法赋予这些传统技艺新国潮的内核,让他们有了新的记录和传播方式。反之,传统技艺得益于抖音电商等平台的举措,也可以被更好的守护。

当非遗“邂逅”短视频

众所周知,黄河流域自古就有农耕、畜牧等文明,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当与现代人生活“脱轨”后,浮躁的“社会人”过度追逐物质生活的富足,往往忽视了精神世界也需要充实,不知不觉非遗文化离我们远去。

重新引起我们的重视,首先还是自己的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了。因为过去对黄河流域周边植被的乱砍滥伐、非法捕捞、破坏性开采,造成了洪涝、泥石流、干旱等天灾。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再也拖不起了。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精神文明也要一起抓,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非遗文化传承的核心,在于要让年轻人接受并成为传播者。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年轻人对于文化的形态、载体、叙事方式,都有不同以往的偏好,他们更热爱现代化、活泼风趣的方式来展现文化。所以,用故事化、娱乐化、碎片化的内容传递非遗文化,更能让年轻人重新爱上非遗。

各大互联网平台作为文化与大众的桥梁,为了帮助非遗手艺人更好地实现变现和技艺传承推广,让更多的非遗好物被大众看见并接受,都在“各显神通”。

抖音电商作为其中一员,近日推出了“黄河流域非遗守护人”专项活动,能够发挥平台优势,在让非遗技艺、传统技艺通过兴趣电商链路,帮助手艺人更好的实现变现与技艺传承。

图片1.png

依托“黄河流域非遗守护人”专项活动,抖音电商将走进沿黄9省(区),通过专项活动助力手艺人变现、提供官方培训和运营服务、开发非遗定制商品、为非遗拓展跨品牌合作、联动线上线下提升社会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多项举措,计划未来一年,帮助1000位黄河流域9省(区)的手艺人收入翻一番。

随着年轻传播者的出现,越来越多的非遗文化手艺人加入到抖音电商平台中。让非遗文化不只是一时的潮流趋向,而是绵延不绝的传承下去。

在此过程中,抖音既承担了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发挥了古典文明与当代科技的桥梁作用,短视频形式又符合当代人信息接收的碎片化习惯,拉近大众与非遗文化之间的距离,高效互动把对历史的传承赋予温度。同时,把非遗与商业文明相结合,让其更具生命力。

据统计,截至目前,来自黄河流域9省(区)的手艺人中,有4950人通过抖音电商获得了收入,其中有262位月入超10万元,527位月入过万。

然而,成功数字背后,是无数非遗传承人的艰辛。

文创产品引领新国潮

商品是非遗传承的优质载体,买卖是最好的传承方式之一。

当下,不少消费品在设计、产品形态上贴近国潮,并未具有国潮文化的内核。真正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国潮,却处于人迹罕至的村落里,甚至很多文明已消失殆尽。抖音电商虽给了他们施展的平台,但手艺人是发扬非遗文化的主体,他们的跌宕人生,鲜为人知。

在这些将毕生精力献给非遗文化的手艺人中,李廷怀就是其一。他生于1952年,打小就对清冽新鲜却断代已久的汝瓷颇有兴趣。25岁那年,李廷怀调入汝瓷厂,一点点摸索配料和烧制规律,不断向懂行的师傅请教。

然而,在1991年国企改制浪潮下,汝瓷厂倒闭,李廷怀下岗了。马上就40岁的李廷怀,被发掘出土的卵青色瓷片深深吸引住了,年少时的梦想被不可方物的卵青色再次撩动。

李廷怀脑海中只剩一个念头:要把这种美复原出来。复原失传了800多年的技艺,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现在李廷怀在没有厂房、设备,单打独斗的情况下。最终,他通过借钱贷款和原汝瓷厂的技术团队成立了廷怀汝瓷研究所,创立了“廷怀汝瓷”品牌。

图片2.png

为了让非遗文化元素与消费者走得更近。2019年开始,李廷怀开始在抖音电商平台传播汝瓷文化,更多人能够在视频中听见汝瓷开片的空灵之音。而汝瓷在抖音电商平台的商业化,提升了公司在2021年的上半年的销售收入,达到线下销售额度的15%。

除了李廷怀,还有很多手艺人在抖音电商探索非遗文化传承的路径。但对于远离闹市的手艺人们来说,如何玩转抖音电商,往往是个难题。

1991年出生的畅杨杨就是如此。他早年跟家里学习各种铰花、窗花、团花技艺。19岁时,他离开了日复一日的流水线,回到老家,专职剪纸。

2011年,畅杨杨申报了孟津剪纸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孟津剪纸被列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畅杨杨的作品在获得了消费者的初步认可后,2018年,他开通抖音,帮助自己宣传。

最开始时,由于他对抖音这类新媒体的把控力不足,对时事热点的敏感度不够,确实效果不佳。他坚持了一年多后,只积累了1000多个粉丝,直播时也只有十几个人观看。

2020年中秋节,开了直播正在低头剪纸的畅杨杨,不经意发现直播间的粉丝突然变成了五六百人,他十分激动,开始跟大家讲解剪纸。人最多时,直播间里有几千人同时在线。当天,他的抖音粉丝从1000多人,一下涨到了一万多。

图片3.png

可见平台对于优质内容会予以流量扶持,而保障优质的非遗文化内容持续输出,能促进非遗爆款项目诞生,是双向互利的事。

现在,畅杨杨抖音短视频吸引的近26万粉丝关注,基本上都是从直播而来。此外,通过抖音,他结识了全国各地喜爱剪纸的粉丝们。双方可以一同交流样式选择、剪纸心得,甚至有粉丝会将自己种的苹果,给他寄来一些;在洛阳周边城市的退休阿姨,会专门在他直播时跑到现场去看他。

诸如此类的非遗传承人,皆在抖音电商中找到了非遗文化的传播新路径,改善了自身生活。而文创产品的商业化,正在反哺商家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产品,不断冲击消费者的感官。他们的成就,正在帮大众重塑关于传统文化的记忆。

短视频/直播+电商的新通路,打破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让传统手艺人、非遗文创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匠人”。

非遗力量,代代相传

直播间内,这些宁静、安逸的传统文化,帮助消费者在足不出户的条件下,就能观赏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乡土人情的亲切,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

当主播在直播间将文化的来龙去脉,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娓娓道来,就极易引起消费者的共情。比如在信阳茶传承人杨静的直播间内,杨静将历史上信阳人喝茶的习俗,与现代玻璃茶具结合,编创了一套现代茶艺——信阳毛尖玻璃杯茶艺。

她有时会在屋内直播,有时会在田地间直播,还会教大家不同的泡茶方法,如何让茶更有滋味等实用技巧。

渐渐地,杨静的粉丝多了起来。有更多消费者对茶艺兴趣倍增,她便配合大学录制了5场茶艺慕课,推广到全国。

不仅如此,她和70余户茶农合作,在抖音电商帮助茶农销售信阳茶。她成了茶农的定心丸。她收购了一部分茶农的鲜叶,只要采的茶叶合乎要求和标准,都会收下,让茶农不要担心。

这样的举措,非常让消费者“心生好感”,愿意主动为非遗文化产品买单。与此同时,消费者还能提升认知、扩展知识面。他们的每一次点赞、转发,都会促成视频的二次传播,让自己成为新一代非遗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人关注到非遗文化价值本体。

不过,种种文化传播现象的背后,其实体现的是年轻人更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内在驱动力的增强。

另一方面,传承非遗还能助力乡村振兴。目前,我国的脱贫攻坚赢得了全面胜利,进入了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而公开数据显示,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传统乡村,传承非遗文化有利于乡村振兴。随着消费者将文化越传越广,能促进城乡之间的资源对接,加深当地文化认同。

只是当下的非遗文化传播,仍然存在问题。由于很多手艺人不会玩转短视频,平台还需要加速下沉与扶持力度,帮助更多手艺人创作优质内容。而这些手艺人,也应避免内容的同质化,找到各自的文化特色,凸显产品风格。

在多方的共同作用下,持续挖掘非遗文化的成长空间,才能为非遗带来更多的生机活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