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一些地区,氢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凸显。近日,位于广州的雄川氢能公司副总经理李荣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广石化和巨正源的氢气运输量无法支撑众多氢能企业的用氢需求,导致订单可能无法按时交付。”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氢能产业发展提速,再加上广东获批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数量正在快速增长中,现有的氢源供应量存在较大缺口。很多氢车生产出来,受制于氢源问题,很难运行起来。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其中提出了布局电解水制氢、天然气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装备制造产业。推进高密度储氢装备制造,短期加强高压气态储氢建设,长期布局低温液氢、低压固态储氢产业。
受访专家表示,广东目前在氢能产业链下游应用端发展迅猛,但上中游制、储、运环节仍比较薄弱,此次规划的部署也是为了发挥优势、补足短板,突破地区间氢能资源分配不均衡、产业配套不完备的难题。未来,氢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助力广东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清洁化转型,更好实现“双碳”目标。
纾解氢源供应不稳难题
广东在此次《规划》中提出,多渠道扩大氢能应用市场,聚焦氢能核心技术研发和先进设备制造,加快培育氢气制储、加运、燃料电池电堆、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
在扩大氢能应用市场方面,广东正在积极展开布局。一方面是获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广东提出了示范期内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数量1万辆以上,建成加氢站数量200座的目标,在获批城市群中推广规模最大。另一方面,广东探索氢能在除交通外其他领域的应用,例如开展“氢进万家”试点,目前佛山南海区试点项目正在运行中,布局以氢能链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在培育氢能全产业链方面,广东充分践行“适度超前部署一批氢能项目”的理念。广东省发改委发布的《广东省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中包含多个氢能领域项目,涉及从制氢装备、燃料电池电堆等核心材料及关键零部件到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端等产业链多个环节。
但不可否认的是,广东乃至全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离形成氢能完整产业链还有一段距离。广东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主任廖世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广东的氢能产业以“点”的形式发展,重点在于燃料电池产业,燃料电池电堆技术、发动机技术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等方面发展较快,但在低成本制氢、氢气储运和核心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等方面还比较薄弱。
在廖世军看来,目前整个中国的氢能产业都存在氢能制、储、运环节较薄弱的问题,但广东更为突出,造成了当地氢源供应不稳定的现状。他向记者表示,从制氢方面来看,本地的工业副产氢还存在其他的用途,导致氢气供应短缺和部分地区氢气终端价格上涨,很多燃料电池汽车开发出来,受制于高昂的氢气价格没有办法运行起来。从储运角度来看,运输的氢气质量太小,运输效率太低,导致运送成本太高。“比如从江门运到佛山的氢气,每一公斤运输过来要花掉20块钱。”
而佛山仙湖实验室副主任卢炽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氢源供应不稳定的问题根本在于广东氢能资源分配不均衡。“粤东西北地区拥有石化企业,有工业副产氢资源,但在氢能产业的下游应用端发展薄弱,而佛山、广州等氢能产业发展较完整的地区又缺少氢气,造成了广东氢能资源分配不均衡和产业配套不完备的特点。”
此次《规划》提出,布局电解水制氢、天然气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装备制造产业。推进高密度储氢装备制造,短期加强高压气态储氢建设,长期布局低温液氢、低压固态储氢产业。
廖世军认为,电解水制氢是未来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工业副产氢用于氢能产业发展的量是有限的,并不能解决长远问题,所以电解水制氢在整个氢能产业发展中应该被摆在重要位置。
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规划》提出的长期布局低温液氢储氢产业,多位专家表示其可行性有待检验。受访专家认为,氢要在零下253摄氏度下才能液化,需耗费很多的能量才能维持在液化状态,适用于小范围的示范运行,但对于大规模的工业应用来说能耗太高。“如果要长期发展氢气的液态储运,未来还需通过研究进行一些尝试和突破。”廖世军表示。
探索SOFC多领域示范工程
针对氢能产业核心技术攻关,《规划》布局了多个氢能领域前沿技术示范重点工程,包括基于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的兆瓦级冷热电三联供应用示范项目,高性能燃料电池膜电极产业化项目,加氢设备及核心部件国产化项目,液氢与氢能应用示范项目等。
位于潮州三环集团是我国最早研发生产SOFC的公司。而广东也在积极推动SOFC的产业化,去年底,深圳燃气公司与万国数据、潮州三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布局数据中心固体氧化物电池示范项目,推动固体氧化物电池产业化。
廖世军表示,SOFC是未来大规模制氢以及燃料电池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之一,未来在固定式发电等领域能起到很好的应用,但目前离产业化还存在一段距离。“广东甚至国内目前正在做燃料电池的公司涉足SOFC领域的很少,潮州三环的供货量也很小,还没有正在形成产业。”
《规划》提出,基于在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隔膜片等核心零部件制造方面全球领先的优势,发展SOFC及其分布式发申成套装备,推广高温燃料电池冷热电三联供应用示范,支持建设大型民用液氢示范工程。
卢炽华向记者分析,这样的规划比较合理,因为目前SOFC的体积比较大,装车应用还不具有可行性,但SOFC温度高,余热具有利用价值,未来可能在热电联供、进入家庭等方面应用较多。
针对《规划》提出的高性能燃料电池膜电极产业化项目,多位受访专家向记者表示,广东目前已经有膜电极、双极板、电堆等方面的知名企业,在下游端在全国走在前列。而实现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的自主化、产业化十分重要,一方面将带来生产应用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将有利于推动氢能产业的商业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多次提到的湾区“氢走廊”建设也再次出现在本次《规划》中。《规划》提出,推进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广州开发区、佛山南海仙湖氢谷、佛山高明等氢燃料电池产业园建设,建立广深高温燃料电池及系统研发制造基地。建立广州、佛山、东莞、云浮氢能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和惠州、茂名、东莞、淇江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区。
卢炽华表示,这是基于现有的产业格局和各个地市所具备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来设置的。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发展氢能产业链的中下游特别是氢能应用端较为合适,如燃料电池汽车、“氢进万家”、冷热电三联供等,同时这些地区也具备雄厚的资金支持和产业政策支持。但在氢气的制取和储运产业方面,粤东西北地区更具备优势。“结合广东各地资源禀赋实现氢能产业的错位发展,将有利于形成合力,推动广东尽快实现打造氢能产业发展高地的目标。”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