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疫情给上海这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然而在东海之滨,作为国际航运重要枢纽的洋山港并没有停下脚步。3月以来进出洋山深水港的国际干线集装箱船舶日均约24艘次,国内支线集装箱船舶日均约36艘次。
此时正值江南乍暖还寒、天气多变之际,为了保障洋山港区作业与船舶进出港安全,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全力以赴,克服重重困难做好全方位、精细化的气象守护。
保能源供应抢抓进港“天气窗口”
3月中旬以来,洋山水域受风力影响较大,其中两次阵风达到10级及以上,给液化天然气船舶安全进出港带来了巨大挑战,进港时间窗口非常有限。
一边是疫情防控形势下城市能源供应的需求迫在眉睫,一边是频繁出没的大风天气。3月23日,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发布一期海洋气象灾害性天气预通报,预测24-26日长江口区和上海沿岸海区有一次北大风过程。此时,洋山港海事局正在协同各方寻找时间窗口让液化天然气船“申海”轮进港。
3月24日,海洋台接到洋山海事应急指挥中心的气象服务需求,要求提供未来几天的精细化港区天气预报。海洋台值守人员迅速反应,仔细分析了洋山港区的天气实况以及卫星、雷达、数值预报等各项资料信息,作出判断“24日夜里-26日白天长江口区和上海沿岸海区有一次8-10级东南大风转西北大风过程”,并针对不同时段的风力情况再发布了一期海洋气象灾害性天气预通报,建议船舶在此次大风天气过程后进港。3月24日夜里,港区风力逐渐增大,普遍出现了10级风。
3月29日早晨,液化天然气船“申海”轮缓缓开进洋山港。“申海”此次进港卸货6.4万吨,卸完之后洋山液化天然气码头的储备量接近60万立方米,能够满足30天上海市天然气供给,为城市能源物资供给充足吃下一颗“定心丸”。
提供精细化服务坚守港口最前线
3月22日,刚刚小区解除隔离封控的海洋台观测员刘翔主动提出前往洋山港气象站值班,替换下已在洋山岛上坚守多日的观测员。当日,刘翔一个人扛着五天的生活物资爬上山头,没想到由于封控影响这一守就是10天。
10天,他24小时值守,一丝不苟完成观测任务,为港区气象服务提供第一手的实况资料。3月25日当观测到洋山站最大瞬时风达到9级(23.1m/s),他第一时间电话通知当日值班预报员,为后期气象预警发布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刘翔的爱人是浦东新区的一名医生,她与丈夫同日奔赴了自己的岗位,前往抗疫一线至今没有回家。“这10天,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还是有点不放心,每天晚上跟他们视频一下。家里人都很理解,洋山港气象站的业务不能中断一天,这是我们的职责!”刘翔说。
在疫情中主动逆行的远远不止刘翔一个人。自3月初开始,很多小区陆续实施封控之后,给预报员排班带来很大压力,常常是到了半夜了突然有第二天的当班预报员小区被封了,但在海洋台,总有人第一时间主动站出来说“我小区没封,我来!”。
3月18日,在单位已经连续值班4天后,青年党员季晓东抽空回家打包换洗衣物做好长期值守准备,没想到小区通知半小时后封控,二话没说他转身就出了家门。疫情下的午夜打不到车,季晓东一路骑行20多公里才在凌晨2点赶回了单位。第二天他如往常一样一大早就默默回到了值班岗位上,直到傍晚妻子打来电话,他才想起当天是女儿百天生日。此后,季晓东和黄筱灿两位年轻人主动报名驻守局大院,2个人轮班24小时值守,确保海洋台业务工作稳定有序。
因为有这些逆行者,自3月以来,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为洋山港的精细化气象服务从未间断。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