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风电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全国政协委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围绕“双碳”目标、能源行业、绿色金融等方面提交了十余项提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一揽子建议。

为了加快风能开发,促进产业发展,武钢建议,以县级为单位,统一规划、统一分配、统一开发,落实到村,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尽快推动示范先行;同时及时完善标准、简化手续,扫除风电下乡可能遇到的各种非技术障碍。

针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新能源配置储能闲置和资源浪费的情况,武钢建议,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科学要求确定储能配置方式和比例,鼓励共享储能模式。同时,明确已配置的电源侧储能独立运营机制,提升储能经济价值,实现新能源与储能的和谐发展。

建议实施风电下乡“整县推进”

经过多年发展,风电下乡目前已具备充分的技术、产品能力和项目经济性,但从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角度来看,现阶段风电下乡还面临着项目零散、审批和并网手续繁琐、用地紧张等问题,不能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不利于风电下乡工作的高效落地和推进。

在武钢看来,风电技术日趋成熟,即使不考虑政策补贴,我国大部分陆上地区风电项目也已具备可持续的经济效益。风电下乡应充分借鉴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政策,实现风电资源的最大化和规模化利用。

对于风电下乡,武钢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整县推进,示范先行。建议由能源局和农业部联合出台政策鼓励以县、乡、村为单位的分布式风电项目建设整体规划,统一分配、统一开发,落实到村。每个县域由一个投资开发主体(专业风电开发企业)负责开发建设,每个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装机规模,村集体通过土地、劳动力入股、个人出资等方式与企业开展合作,村民经专业培训后可参与部分运维工作。建议国家能源局联合中央农办等部门联合发文,先行组织申报一批示范项目,探索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业模式。由企业和市县政府联合申报,从项目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以及对地方的贡献度等维度进行评审,通过的项目给予土地、融资、并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第二,完善标准,简化手续。建议由国家能源局牵头组织《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回头看”行动,全面调研各项政策落实情况,从根本上扫清风电下乡可能遇到的非技术障碍,降低投资者负担。

针对风电下乡可能面临的与乡村环境共融的问题,武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的风电技术已经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风机可以根据叶轮旋转频率以及环境光照强度,主动调整风机运行状态,控制光影闪变频率,还可以基于声源模型和传播模型,直接预测并控制指定点位的声压等级,达到风场收益与环境友好性之间的平衡。

为了提高风电下乡的可行性,武钢建议,风电下乡最好和当地的国网公司密切合作,与电网形成有机配合,比如可以配套一定的储能,或者根据它的负荷曲线搭配风、光比例,进行统一规划,效果可能会更好。

建议科学配置储能,提升储能利用率

储能可以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我国现在也开始重视新能源的储能配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能源的储能出现了市场错配。国内部分省份出现了要求新能源高比例配置储能的现象,同时,由于缺乏电源侧储能运营的配套市场机制,部分城市已投运电源侧储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储能配置浪费和不均衡。

武钢指出,2019年以来,国内多省市陆续出台新能源配置储能政策,储能配置比例多在10%-20%之间,但大部分地区配置比例未经详细测算,高度相似的配置比例未充分考虑地方需求,在平价时代给新能源企业经营带来了极大压力。此外,由于缺乏独立储能市场运营机制,部分城市已投运电源侧储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储能配置严重浪费和不均衡。

对此,武钢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调整储能配置政策,引导储能合理布局。建议地方能源主管部门避免当前“一刀切”的储能配置方式,建议由电网提出科学的配置方案,从5%开始有效到大,根据实际运营效果的实践,逐步提升容量,根据区域需求提出储能配置要求,引导储能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促进新能源与储能和谐发展。

第二,扩大灵活性资源范畴,鼓励储能灵活配置模式。鼓励多种储能灵活配置模式,采用电源侧和高载能负荷测共同承担储能配置,改变当前普遍以电化学储能应用模式为主配置要求,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储能模式。

第三,建立新能源配置储能市场机制。建议结合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需求,由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引导储能产业健康发展,建立适合于新能源配置储能的市场机制,鼓励共享储能模式,明确已配置的电源侧储能独立储能地位,科学评估储能配置规模和储能服务价值,改变当前储能作为纯粹成本投入而难以价值变现的现状。

储能为什么会在现实中陷入尴尬境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高成本导致的投资商“算不过账”来。武钢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商因为去补贴以后,电价就是基本的标杆电价,本身成本压力很大,再配百分之二三十的储能,投资收益就过不去。储能是个好事,从长远来看,新能源离不开储能,坚强电网离不开储能,但是一定要循序渐进去发展。”

当前的新能源跟储能最理想的配合是什么样的呢?武钢表示,国家战略已经很明确,风光储荷要实现一体化,降低电网的高峰负荷,提高低谷负荷,根据用户的用电曲线尽量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相信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储能行业的产业化、规模化会大幅提升,成本降低指日可待。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