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一则“95后”夫妇在浙江义乌夜市摆摊单日收入9000余元的新闻引发热议。在夜市里做餐饮,总不免被贴上“路边摊”的标签,多少有些不上台面之嫌。在商贸兴盛的义乌,这门“不上台面”的小生意却生生不息。对于这里的夜市餐饮摊主,“日入九千”只是日常生意的某种常态。在这入夜时分的浓重油烟味背后,也折射着一座城市的包容与活力。
这段时间,各地都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和烟火气,不妨先看看这义乌夜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可或缺”
“日入九千”的故事发生在义乌江东街道的青口夜市。虽然如今青口夜市也已成为义乌当地的新晋网红打卡点,但若论及资历与规模,市中心的三挺路夜市当数义乌诸多夜市中的“老大哥”。
上世纪80年代,三挺路夜市已成雏形。此后几番易址,规模亦不断扩大。2001年,夜市迁至现在的所在地。这个设在三挺路马路正中的夜市全长350米、宽不过29米,设有餐饮、百货、便民服务等各类摊位900余个,每年接待消费者近千万人次。
三挺路夜市管理方、义乌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丁左翰告诉记者,与其他城市的夜市有所不同,背靠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挺路夜市的业态以百货零售为主,餐饮摊位的数量仅有40余个。然而,餐饮虽只是小小添头,但依旧是夜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丁左翰表示,个中逻辑清晰明了:“消费者逛夜市,总要吃点喝点才有感觉,任何一个成熟的、健康发展的夜市,都不可能轻易放弃餐饮这一业态。”
37岁的杨鑫鑫在三挺路夜市干了16年,如今和妻子在夜市里卖捞汁小海鲜。提起青口夜市“日入九千”的新闻,来自安徽亳州的小老板只是笑笑,“这其实不算啥,生意好的时候,我们这里一天营业额上万元的大有人在。”
“低门槛”
在杨鑫鑫看来,逛夜市是门槛最低的满足消费欲的方式;夜市里的餐饮,则是门槛最低的满足口腹欲的方式。因此,在夜市里支起炉灶,也是门槛最低的创业方式。
对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低门槛的确是生意起步的关键。17岁那年,黄本盼跟着经商失败的父亲来义乌找机会。初来乍到又没有多少本钱,找不到方向的父子二人只好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卖凉皮。在义乌街头打了近一年的“游击战”,恰逢三挺路夜市正式引入餐饮,黄本盼的父亲狠下心来,东拼西凑了数千元租下一个摊位,一干就是近20年。
同样因为经商失败才投身夜市的,还有如今在夜市做烧烤的周峰。这个老练的商人当年在温州起家,最风光时在五马街上曾坐拥三个餐饮铺面。2006年,周峰来到义乌投资建厂,却不料踩错了节奏,赔了个精光。万般无奈之下,他骑着电瓶车逛遍了整个义乌,最终选择在三挺路夜市扎根,重操旧业做起了餐饮买卖。
“相比传统餐饮行业,在夜市做餐饮的成本投入和技术门槛都要低许多,因此也给更多创业者提供了机会。”丁左翰说,“另一方面,夜市巨大的客流量也为这些餐饮摊位提供了更简单易得的获客渠道。即便是路边摊小生意,也有可能赚大钱。”
据丁左翰介绍,义乌登记在册的夜市足有37家之多,未经注册的民间夜市更是数不胜数。夜市,长久以来都是义乌夜生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本地市民爱逛,外来客更是纷至沓来。作为全球小商品之都,每天都有来自全球各地的海量采购商活跃于义乌。庞大的外来人口带来了可观的巨大消费力,某种意义上,这的确是义乌夜市得天独厚的优势。
“苦生意”
夜市餐饮虽是路边小摊,但又与传统餐饮行业并无不同,仍要以“勤”字为先。下午5点30分左右出摊,经营至次日凌晨2点左右。日夜颠倒,是夜市经营者的日常。周峰说,多年来自己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收摊回家后,中午12点就要着手采购备料,为晚上的生意做准备。而当年在夜市里做烧饼的黄本盼,生意好时一晚上就能卖出超过1000个烧饼,但每日不停揉面,让他落下了腰肌劳损的毛病。他的父亲长期作息不规律,还有心脏病,不得不退休静养,将生意全权交给他打理。
“我们这一行,是门苦生意。吃得起苦,才能赚得到钱。”黄本盼挠挠头,憨笑着说,“不过做买卖嘛,哪里有容易的。”
的确,即便门槛低、成本小、获客易,夜市里的这门“配角生意”如今也正不可避免地变得越来越“卷”。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口腹之欲,三挺路夜市里的这些街边美食创作者也必须挖空心思不断推陈出新,方才有可能在这40多个同行中脱颖而出。
从奶茶到果汁,从烧烤到臭豆腐,55岁的葛平柱在夜市里卖过的食品种类两个手都数不过来。在夜市做了近20年餐饮生意,他深谙“追热点”的重要性:“什么火卖什么,什么流行卖什么。船小好掉头,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杨鑫鑫现在做的捞汁小海鲜,是他刷抖音刷出来的成果。看到这种街边食品在其他城市大火,他便奔赴大连学技术。学成归来,他停掉了原本的炒饭生意,在夜市率先打出了捞汁小海鲜的招牌,很快成了爆款。
精明、勤勉以及敏锐的市场嗅觉,义乌夜市里的餐饮经营户们缓慢却卓有成效地积累着自己的财富。同时,除了得天独厚的客流优势,因市场而兴的义乌对于夜市也有足够的包容。20余年来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路边摊”在这里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生存空间。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本文作者:于量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