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舟山本岛西北约7公里距离的灰鳖洋上,错落有致地点缀着7座“悬水小岛”:大五峙山、小五峙山、龙洞山、丫鹊山、馒头山、无毛山和老鼠山,与其余散布的暗礁合称为五峙山列岛。
(相关资料图)
这些岛屿,有的生长着蓊蓊郁郁的灌木,有的则光秃秃的“一毛不长”;有的孤零零置于一方,有的形影相随、不即不离。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鲜有人至,却孕育着极为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鱼虾、贝藻类等。正是这样一方水土,每年吸引万鸟翔集,其中最为珍稀罕见的,就是一度被认为绝迹于世又再现人间的“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
眼下还未到众鸟归来繁殖的季节,瞭望无际的海面上有些孤寂,定海西北角的一处码头旁,几名工程师正准备登船赶赴五峙山列岛,对岛上的供电等设施设备开展日常维护工作。潮新闻记者一同登船,经过一番踏浪前行,抵达了中华凤头燕鸥的主要繁殖岛屿之一——丫鹊山。
丫鹊山的高清监控设备 摄/ 邹宸
岛屿的四面围绕着一圈陡峭难攀的礁石,顶上除了较为平坦的沙石地外,安置着用于日常监测守鸟的监控摄像头、供电太阳能光伏板以及辅助人工招引工作用的假鸟等设施。
接下来的五月,中华凤头燕鸥们就将迎风而来,而这里的守鸟人们已经未雨绸缪,将不遗余力保障它们今年的繁衍生息。
丫鹊山上的人工招引假鸟 摄/ 邹宸
守鸟人“老王”的坚持
别看现在岛上星罗棋布着各种先进信息化的设备,替代了人工进行日常守鸟工作,我们根本想象不到在早些年间,守鸟这件事到底有多“难”,需要完全依赖守鸟人泛舟而行,来来回回岛屿间。
年逾七旬的前舟山定海马目乡林科员“老王”王忠德,在五峙山列岛的守鸟30余载,经历了黑发变银丝。对于当时的那份“难”,他有发言权。
时光回溯到1986年的5月,老王正跟着有关部门领导上岛调查五峙山一带的海岛资源,突然间,一行人发现岛上竟栖息着数量不小的黑尾鸥和白鹭。瞬间惊讶了在场的所有人,一位领导缓缓凑近老王耳旁私语:“这些鸟,要不你管管,想办法让它们再多点!”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没想到这一答应,就是30多年的光景。
老王坦言,当年难,难在他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储备,就仿佛孙悟空走马上任弼马温一般,是一纸空白。
另一方面,“上岛难”、“监管难”也成问题。
别看五峙山列岛和本岛相隔7公里,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但对于当时的老王来说,无疑是“跋山涉水”。毕竟当时,他只能租得起一艘12匹马力、五六吨排水量小机动船。
每次上个岛都得花个把小时,还有可能面临极端恶劣天气的突然“光顾”。天气不待人,人也不省心。在鸟类繁殖的季节里,总有路过的渔民溜上岛去捞“小便宜”,比如偷鸟蛋、捕幼鸟。
重担在肩,老王很执着,甚至在外人看来,有些倔。他会每天赶着天蒙蒙亮,就驶着小船径直去岛附近巡查,一直要待到晚上才回。只要发现有渔民“搞坏事”,他就不让步。
王忠德驱船上岛 供图:王忠德
“退”不下来的事业有了接班人
经过多年的努力,鸟类数量日益增长。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1988年5月,五峙山列岛被列为区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又被列为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舟山市政府发出通告明令未经批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鸟岛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从资金、政策、法规上来说,守鸟有了可靠的保障。
中华凤头燕鸥 供图:王忠德
2008年,在一次偶然的巡岛过程中,老王惊喜地捕捉到了中华凤头燕鸥的身影,让五峙山列岛的生态价值又上了一个历史性台阶。
目前,老王已经退休,但五峙山鸟岛守鸟的这份事业“退”不下来。
这根接力棒,交到了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定海分局办公室主任袁伟斌和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定海分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科长张剑手上。有前辈的坚守和努力,他们不敢松懈。
每年5月,以中华凤头燕鸥为代表的燕鸥大家族们,落岛繁殖。为确保繁殖孵化顺利。他们每周三次上岛,除草抓蛇鼠,修缮设备,保障电力和网络……那颗绷紧的心,直到看到燕鸥们落岛产蛋才放下。
“浙江的梅雨季很长,每次梅雨季,岛上的野草生长野蛮,极端天气我们也没办法上岛。有一次,长期雨天导致岛上太阳能板失效,柴油发电无法启动。看不到岛上的情况,我们心急如焚。我和袁主任商议着,最终自己找了艘船,扛着200多升柴油上岛。”张剑说道,“只想着能赶紧保障岛上的电力供应,管不了其他的了。”
“智”治鸟岛揭开神秘感
从王忠德到袁伟斌,再到张剑,在他们的点滴付出之下,五峙山列岛的鸟类数量从起先的300多只,发展到最高峰有近2万只鸟择岛而栖。
“我想让五峙山列岛成为它们的故乡。繁殖结束后,无论飞到福建,飞到台湾,还是飞到东南亚国家的越冬地,都要记得回来,记得生它养它的这篇土地。”张剑说道。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智”造的数字化设备代替人力成本成为各行各业的趋势,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们也做了相应尝试。
“10年以前,受条件限制,我们想的也比较简单,就是为了观测需要加装了7个摄像头,毕竟人工观测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到位的,鸟岛上也不适合人居住,所以通过简单的监控安装可以满足。”袁伟斌告诉记者。
袁伟斌透露了这7个摄像头最终还是被“淘汰”了,原因是7台监控用的都是手机卡流量,一遇到梅雨季节刮风下雨,鸟岛上的通讯信号就极其不稳定,卡顿延迟状况不断。
随着“神话之鸟”降临,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也紧迫着舟山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定海分局“守岛人”的神经——亟需破局。
袁伟斌正在鸟岛上检查设备情况
2019年,“智慧鸟岛”的概念破壳而出,在舟山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定海分局主要领导的谋划推动下,开始了项目的规划工作,旨在打造数字化一体的智能监管模式,大力提升保护区科学管护能力,为繁殖季节的鸟类保驾护航。
2021年,被列为省林业局重点项目的“智慧鸟岛”正式开始建设,在省林业局、舟山市政府、定海区政府的支持下,2022年顺利完成,包括舟山五峙山鸟类自然保护区数字化管理平台、电力系统建设和通讯基站“信息高速公路”提升改造,建成了集风光柴储为一体的全国首个鸟类保护区离岛微电网电力系统,为24小时不间断监测鸟类栖息繁殖情况和全天候科学管护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和信号保障。
据张剑介绍,综合管理平台主要依赖于两种前沿数字技术,一是数字孪生,通过将五峙山列岛建模入网,可以随时定位切换目前植入各岛屿的共计84个监控,全维度全覆盖地打通实时监测通道,实现24小时随时随地守鸟护鸟。二是通过17台边缘计算机大数据算法导入,实现人工智能鸟类识别与标记的功能,准确率可达到95%以上。
同时,该平台还兼具生态环境因子检测、入侵防御等功能,将鸟岛上的土壤、温度、风力以及光伏发电的数据,以及驶入鸟岛范围内的船只数据一一通过传感器传回,实时显示数据进行监测监管,以达到信息闭环的目的。
2022年的繁殖季,平台建设成果借潮新闻直播平台大展拳脚,以慢直播的形式为广大爱鸟人士奉上了一场“视觉盛宴”,和“神话之鸟”零距离邂逅,前来观看的网友全网超6520万人次。
中华凤头燕鸥的生存延续充满着神秘感,而得益于技术的加持,人们在不惊扰鸟类群体的前提下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让保护的种子播撒进更多人的心间,或许这就是“智”护的题中之意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