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月18日电 题:“华夏东极”记录老农区发展“天地”之变
新华社记者邹大鹏、闫睿、杨轩
【资料图】
隆冬时节,记者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蹲点发现,老农区正经历“天地”之变,从依靠广袤黑土地产粮富农,到向“华夏东极”独特旅游地标和天气资源“淘金”,思想“破冰”让冰天雪地成为金山银山。
从靠地吃饭到靠“天”吃饭
行驶在广袤的三江平原腹地,有“华夏东极”之称的佳木斯,正是一片千里冰封景象。开发“北大荒”建设“北大仓”,这里一直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习惯忙完春种秋收就“猫冬”的农区人,如今不甘再浪费一季,开始靠“天”吃饭把“冷资源”变成“热经济”。通往佳木斯市郊区的敖其湾滑雪场的公路两侧,不时可见高耸的粮食烘干塔和雪雕,街边农家乐里炖鸡、炖活鱼蒸腾着香气,远处山巅的雪道上游客飘逸而下,冰封的松花江尽收眼底。
“过去是怕冷,现在很多南方游客自驾或乘高铁来找冷!” 滑雪场负责人李浩晗介绍说,雪场有三条专业雪道,还配置了娱乐雪圈滑道,有雪地摩托、戏雪乐园、单板公园等体验区,游客可享受多重冰雪之旅。
夜幕下,佳木斯冰雪大世界宛如童话世界,第二十届佳木斯东极之冬·三江泼雪节正在举办,游客们泼雪逐戏,在冰滑梯上体验速度与激情,在惟妙惟肖的雪雕前记录美好。佳木斯市郊区委书记冯甲伟说,以往夏季来赏大农业、品绿色食品的游客多,眼下依托独特生态和天气资源,老农区正从“猫冬”变“忙冬”。
借“东”风打造旅游新地标
东北各地都能赏冰玩雪,外地游客为啥要来老农区?佳木斯市巧借“东”风,围绕“华夏东极”地理资源和旅游地标,在旅游产品市场供给侧发力,将县域旅游品牌串成“珍珠项链”打造冬季“东极圈”。
接近零下30的“东极鱼市”呵气成霜,半人多高的大鱼直挺挺插在冰桶里,各色江鱼层层排列,叫卖声此起彼伏,场面蔚为壮观。在佳木斯市所辖抚远市,鱼市成了游客“网红打卡地”。
“不断丰富冰雪经济产品供给,让游客从单纯游到舒心住、幸福食和心想留。”佳木斯市委常委、抚远市委书记何大海说,当地盛产中国鲟鳇鱼和大马哈鱼,通过开展冬捕节等活动,全力打造“冬季到东极吃冷水鱼”旅游IP。
老农区各区县在抱团“找冷”中同频共振。在赫哲族聚居地佳木斯市所辖同江市,“赫韵之冬”冰雪旅游文化节让游客们感受到了赫哲族传统竞技比赛和年货大集特色文化旅游产品魅力。“我们集冰雪娱乐、体育竞技、美食品鉴、渔猎体验和口岸特色于一体,不断赋予冰雪经济以文化内涵。”同江市委书记张大伟说。
让“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
把地域品牌、资源品牌再加工,打造“冰雪旅游+民俗文化+体育赛事+冰雪制造”等立体产品延长产业链,“冰天雪地”产业基因被激活。
2022年,佳木斯市落地冰雪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额17.4亿元。在一家摩托车生产企业的厂房内,一辆辆正待出口的越野摩托和雪地摩托正在调试。“公司每年生产越野摩托和雪地摩托4000余辆,全部订单销售。”总经理付春生说,目前国内对冰雪机械产品的需求也在激增。
春节临近,电脑上不断蹦出的“嘀嘀”下单声、撕扯胶带的快递打包声交织,“东极鱼市”日线上销售额达30万元以上,鱼产业也借冰雪而兴。
在敖其湾滑雪场宽敞的雪具大厅内,佳木斯市滑雪协会会长石娜正在完善儿童滑雪研学培训产品,她说,北京冬奥会后冰雪体育运动不断升温,省域高铁等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当地紧邻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旅游区的地缘优势被释放,产品不断丰富,让更多游客选择“东游记”,让“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
(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