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壮大一批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产业支撑作用大的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最近, 《重庆市推进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2022―2025年)》(以下简称 《行动计划》)发布。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重庆市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2.5万家,市级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5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00家,新增上市企业25家。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了规模效益双增长。2021年,纳入监测的 “专精特新”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5%,高于全部监测中小企业4个百分点;利润增长37.0%,高于监测中小企业14.5个百分点。

提出多项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孵化培育,构建 “专精特新”企业生成体系。支持各类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发展,打通 “项目遴选、小试中试、产品上市、生成企业”通道;支持有条件的区县 (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园区面向全国和全球筛选市场前景广、成熟度好、附加值高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孵化。组建10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学家团队、科技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支持10家中小企业孵化器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集资源要素供给、教育培训服务、产供销运联动,融合技术交流交易、工作生活于一体的科技型初创企业园区。重点培育10个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关键领域,重点引进、培育、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

二是夯实科技支撑,推动 “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创新。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研发体系,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研发机构全覆盖,培育一批市级、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支持 “专精特新”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 “揭榜挂帅” “赛马”等方式开展产业技术攻关,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关键技术需求。推动 “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培育数字化车间400个、智能工厂50个、绿色工厂100个。鼓励研发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等组建技术设备联盟,促进交流对接、设备共享,提升科技研发资源使用效率。推动 “专精特新”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标准化建设,提高高价值专利创造能力,导入先进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促进“老字号”品牌传承创新。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后劲。组建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在 “渝企金服”平台搭建银企对接通道,做好对接服务。鼓励银行将央行低成本资金直达 “专精特新”企业。引导商业银行开发更多专属金融产品。落实延期还本付息和转贷应急政策,将 “专精特新”企业纳入 “抵押增值贷”试点风险分担机制。加大中长期融资支持力度,为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加强债券融资支持和信用担保。引导企业股改挂牌融资。加大上市培育力度。

四是优化公共服务,解决 “专精特新”企业困难问题。建立完善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筛选、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上门问诊、专属服务和定制服务。建立服务联系机制,配备服务专员,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做好企业人才引进、用工招聘等服务工作。落实首台 (套)装备等政策。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等活动,帮助拓展国际市场。搭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促进融通发展。

五是优化财政政策,增强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动力。给予国家 “小巨人”企业资金奖励,遴选 “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给予企业上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资金支持。通过奖励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挂牌、上市给予奖励。

加强机制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重庆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聚焦 “专精特新”企业,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市、区县两级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听取 “专精特新”企业意见建议,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等问题。

强化责任落实。将培育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工作纳入区县发展实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 “专精特新”企业监测评价及检查通报机制,定期通报各区县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定期将 “专精特新”企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分门别类分解到相关部门、单位解决落实。

开展监测评价。加强 “专精特新”企业运行监测分析,将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纳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重要内容。适时开展各区县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督查。

营造良好氛围。支持媒体、行业协会每年评选一批优秀 “专精特新”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加强舆论宣传、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刘英)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