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6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北皋镇东张岗村的千亩农田里,20多台联合收割机成“人”字形排开,轰鸣向前,开启了河北省麦收“第一镰”。同时,这里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机收减损比武大赛。
“连日来,魏县组织多次会议,全力以赴投入‘三夏’生产服务和安全工作。”魏县代县长张平介绍,魏县作为农业大县、国家粮食产能大县,上下齐心协力优化服务措施,组织2000余台新式联合收割机投入机收大会战,保证小麦颗粒归仓。
“家里有台老式收割机,每次收割后,俺看到农田里掉下不少麦粒,心疼得很!多亏县里给调拨来3台新式收割机,它们可帮了俺的大忙!”东张岗村种粮大户李红堂站在农田里,高兴地对记者说,“你看这块地,新农机漏掉的麦粒明显要少,估计能多收好几斤粮。现在小麦的产量都差不多,俺们更爱比谁的机收减损少。”
“今年夏收,我们给所有收割机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并优化其底盘结构、轴距和动力配置等,使机收减损率下降近一个百分点。此外,我们在田间地头设立收割机维修服务点,建立跨区作业农机手微信群,及时发布技术规范要点、当地天气变化情况、小麦种植密度和墒情等信息,有效降低机收减损率,帮助农民增收。”魏县植保站站长、农技推广研究员王书芳说。
记者看到,在这次比武大赛中,新式农机更是大放异彩。“这台机器采用纵轴滚筒方式作业,不但收割面积大,而且速度好控制,避免了转弯时籽粒抛撒情况的出现。最终,我凭借仅有0.5%的机收减损率,获得这次大赛第一名。”手捧金灿灿的冠军奖杯,魏县曹堤村的农机手史红海说。
农机比武大赛裁判长、邯郸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郝强介绍,从这次比赛结果来看,新式农机的平均机收减损率仅有1%左右。邯郸市全年种植小麦500多万亩,我们如果能够将机收减损率控制在1%以内,一亩地大约能多收5公斤小麦,邯郸一年可以节约粮食超过2500万公斤。如果机收减损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那将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巨大力量。(经济日报记者 王胜强 通讯员 刘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