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资料图】

人如何释放压力?

俞敏洪:现在大家似乎都面临很大的压力,而且没法释放,你有什么建议?

尹烨:首先,人是群居动物,除了一部分哲学家、科学家可以在自然科学或者自己的心流中找到平和,从而选择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绝大多数人还是需要有人排解压力。

如果大家特别想独自生活,也请拥有一个宠物。我讲过亲生命性,人需要有一个对象,一个可以陪伴生命、影射生命的对象,这本身是美好的,能在照顾别人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的美好。

同时,即使在很艰难的时候,也依然要心存希望。很多人不怕死,而是怕活着。一方面我们要一直向正能量靠近;另一方面我们要给自己找到一些志存高远的事情来做,比如看书。

我想我们俩都从书中得到了太多力量,尤其看传记,相当于“偷窥”了一个人的一生,然后会发现,哇,原来这么牛的人也有这么惨的时候。霍金二十几岁几乎就不能动了,但这不会限制他的思想,他依然帮我们看清楚了时间,依然在思考宇宙和黑洞的关系。

所以,人不应该被束缚,我们是灵长目中最智慧的物种,我们应该把智慧用好,而不要活在一个总给别人找事、不如意的世界里。

俞敏洪:我觉得我们在这一点上是共通的,我们说的话、写的文字,都比较正能量,让人看完觉得对生命增加了一点热情。人对生命增加热情特别重要,能够抵抗一百个、一千个负面情绪,只要我们对未来心存念想,只要对眼前做的事情还抱有热情,只要对周围的人还怀有信心和信任,再艰难的人生都能度过。

02

读书给予我们人生正能量的反馈

俞敏洪:你是一个特别积极、乐观向上、正能量的人,在生物领域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现在还在传播生命科学的常识。你是如何保持这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姿态的?我相信你生命中也会遇到各种苦恼、迷茫、失落,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调节自己的?

尹烨:我还真是靠看书来调节的,高兴了看书,悲伤了也看书。我会在不同的时间看不同的书,如果给我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泡一杯茶,点一炷香,让我看三五本书,那应该是让我非常幸福的时刻,不管书里的内容是什么,我都能从中找到非常多力量。

理性是极致的感性,把自己心中最想做的事情做到极致,就变成了理性。如果我前面有阴影,我知道这是因为后面有光,我只要回头看,就一定能看到光。也许这件事情我今天处理不了,这个客户我搞不定,但这些都不能阻挡我追求开心。这就需要进入每个人的“通灵”状态,我就在书中寻找这个状态。

俞敏洪:我也有同样的感觉,当我遇到麻烦或者问题,也知道暂时解决不了的时候,我就读书,读进去了,心就静了。在任何领域中,如果你感兴趣,读任何一本书,都会牵引你继续往前深挖,就像挖一口井,直到最后能够挖到真正的泉水冒出来为止,是这种感觉吗?

尹烨:是的,很多人给我讲他们看书的习惯,我就说你们先提升看书的速度,如果一天就看两页书,那就求求你别看了,别浪费时间。

一定要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这个“不求甚解”是指先读完它,把读书的速度提起来,让自己读书有成就感,把每天的读书变成正能量反馈,加强神经回路,以后每天读书就有一个内啡肽奖励的刺激,看书就会越来越快。

03

做大事容易,还是做小事容易?

俞敏洪:你在演讲的时候说,如果一个大学生毕业后选公司,一定要选志存高远的公司,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你当时选华大基因是不是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尹烨:我经常会问我的同事或者朋友,做小事容易还是做大事容易?很多人说做小事容易,我说,错了,做大事容易。把事做到足够大,这个事就容易了,因为做大事收获大、成就大,高人、牛人自然都来了。

咱俩商业上肯定都算不错的,但如果咱俩去摆摊,开个拉面馆,弄个包子铺,我们能干过更努力的人吗?不能。现在有人一说创业,要开个咖啡店、奶茶店,我心里就突突。

一个人最幸运的事情莫过于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就像您觉得要去帮助更多人留学,而不是自己去留学,就像我们想要让更多人知道生命科学。做大事容易,一定要志存高远,20岁的时候跟对人,才有机会在30岁的时候做对事。

俞敏洪:做小事、做大事都难,但做大事至少体现了两个能力:第一,对自己的期许拉高之后,不自觉地会付出更多努力,这样哪怕只达成了一半的期许,也算是一种结果。就像爬山的时候,如果爬香山,你知道它就 500 多米高,我们不会提前准备太多,但如果要去爬泰山,1500 多米高,我们就一定会预先准备好干粮和力气。

第二,当我们想做大事的时候,周围遇到的合作者、战友、领导一定都是做大事的人,不自觉地就会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韩信、张良只有跟了刘邦,才能发挥他们的长处,他们在项羽手下是没有长处的,有长处也发挥不出来。

所以,并不是做大事容易,而是因为我们有了志存高远的心,让我们感觉这件事值得。你选择华大基因,可能跟我当初选择留在北大有点相似。当初我可以回到家乡的大学或者中学教书,那时候回家乡各方面都更方便,但如果我回了家乡,就不可能有今天,也不可能有新东方。这就是因为选择了一个更大的舞台,一起在这个舞台上玩的人本身的水平和水准都很高,就不得不向他们看齐。

04

不要在死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没活过

俞敏洪:当人类面临生老病死,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与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并且让自己过得更充实、更值得?

尹烨:《死亡诗社》里有一句台词让我很震撼,“我不要在我死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没活过”。最近马斯克也说了一段很深刻的话,“宇宙最终会归于死寂,会消耗完所有的能量,然后自己就停止了”。

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的。生命科学有一个基本观点——死亡是一种程序。如果没有死亡,每个出生都是悲剧,因为有了死亡,才使得人类在生死之间、七情六欲之间体会到生的意义。对我来说,生命的长度固然重要,但我更在意生命的广度、丰度、深度、温度。

换言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我们到今天应该给世界留下什么?我们只能留下一点点东西,也许过了 500 年,还有人提俞敏洪一个字,提尹烨半个字,只要这个地球上还有人记住你,那你就没有真正地逝去

真正的死亡不是离开世界,而是再也没有人记住你。反过来想,孔子、苏轼、李白这些人死了吗?没有,他们活着的时候,哪有今天的江湖地位。他们是用自己的文脉永生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义务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些正能量,要相信如果这个宇宙是真实的,我们今天讲的每一段话,都已经用信息的方式永久驻留在此刻的时空之内了。

俞敏洪:有人认为,宇宙早晚都会爆炸,地球就没了,人类文明最后也会烟消云散,那如果是这样一些终将消失的、虚的东西支撑我们活着,感觉这个意义不够充分。

尹烨:虽然宇宙会归于虚无,会走向死寂,但依然不耽误我此生为人的目的,因为人生唯一的目的就是旅途中的风景,你体验过的一切就是你的一生,即使宇宙没有能量,但俞老师的信息还在。

信息的承载是不需要能量的,我们还不知道物质和能量之间的信息,会以什么方式永久驻留在今天所谓的时代空间内,但我相信应该有,因为人生总要心存美好。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