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明确面向省内审批登记的面向中小学生(含3至6岁学龄前儿童)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包括线上和线下)预收费应全额纳入监管范围,禁止培训贷。

事实上,此前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本次出台的《暂行办法》也是对上述通知的具体执行措施。

规范收费监管


(资料图)

《暂行办法》要求,校外培训机构按周期收费和按课时收费同时进行的,只能选择收费时段较短的方式,不得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超过3个月的费用。

同时,校外培训机构应当自主选择所在县(市、区)内符合条件的银行,在主管部门指导下设立预收费专用账户,并将预收费资金与其自有资金分账管理。

《暂行办法》重点提及,校外培训预收费须全部进入专用账户,不得使用本机构其他账户或非本机构账户收取培训费用,以现金等形式收取的应于当日或次日全部归集至专用账户。

事实上,早在2022年10月始,陕西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便陆续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导意见等,其中多个文件提到“校外培训机构要设立监管账户,收取的学费全部进入监管账户。”

伴随着政策进一步收紧,西安多区县对校外培训机构准入资质、收费监管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

比如,前不久未央区完成首批4家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换发,未央区行政审批局和区文旅局联合颁发陕西省“双减”政策后首批办学许可证。

西安市未央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王细芳公开表示,未央区行政审批局和区文旅局将打造未央区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5个1”的审管联动新机制,做到审批监管无缝对接,并在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制度较为成熟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科技类、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西安市某不愿意具名的中小型学科类教培机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政策影响下,家长们普遍有了‘防火墙’意识,现在教培机构很难一次性收取超过三个月的大额费用。而且监管部分对辖区内的机构开办资金、准入门槛、教学场地、广告宣传等方面要求不断提高,资金流、规模均有限的中小型教培机构运营难度逐渐增加。”

破解退费难

《暂行办法》还提到,校外培训机构应实行“消拨同步”,若经主管部门评估,对暂不能实行“消拨同步”的,设立过渡期,采用风险保证金监管模式,过渡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

针对“消拨同步”具体情况,《暂行办法》也给出实施细则。

具体来看,培训机构要与属地校外培训机构主管部门、托管银行签订预收费专用账户管理三方协议。预收费托管资金拨付须与授课进度同步、同比例,托管银行根据监管平台反馈的授课进度拨付资金。

同时,校外培训机构需采取录音、录像方式,对成年学员或未成年学员监护人确认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录像画质应足以辨认确认人身份及确认完成的具体授课事项,音像资料应在确认后保留三年以上。

上述举措落实后将有效破解培训机构退费难的问题。此前“双减”政策出台后,部分教培机构出现暴雷跑路、突发关门等现象。即便相关监管条例明确规定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应依照法定职责积极予以配合处理,但面对动辄“消失”的教培机构仍然退费不易。

上述教培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前教培机构支出占比最高的便是场地、广告费与人员费用,其中场地与广告费均为提前支付。同步消拨对机构自身资金考验很大,会筛选掉部分机构,也会促使部分机构‘由明转暗’。但对家长而言,这会大幅提高资金安全性,有效消除‘退费难’情况。”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